2016年4月10日,我校博士生導師李保國教授,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噩耗傳來,學校師生和太行山區的農民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他生前服務過的山區農民一批批來到家中吊唁,多地農民自發設置靈堂為他守靈,為什么一個普通大學教授的去世,會讓這么多山區百姓悲傷和不舍?
作為李保國生前所在學校的領導,我目睹了解李保國從一個學農愛農、要求進步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山區綜合治理專家,執著于太行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奮斗歷程,感受到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報國情懷。
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他常說,黨把我培養成一個教授,就是讓咱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干點事,我是一名黨員,理應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他有強烈的大局觀念,時刻聽從黨的召喚,1981年,剛剛大學畢業留校的李保國,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的太行山綜合開發研究;1996年,河北中南部發生特大洪水后,他又率先報名參加省科技救災組;2015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后,作為知名的山區治理專家,他積極為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在全省脫貧攻堅下鄉干部培訓大會上作首場報告,還親自幫扶十幾個駐村工作組開展工作。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總是為農戶、企業無償提供技術指導,既不拿工資,也不持股份,還時常自己搭路費。我曾聽到有記者問他“你有這么好的技術,又常年奔波在外,每年至少也得有上百萬收入吧?!彼f,“不為錢來、不為利往,農民才能信你、才能聽你的”。他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盡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勞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從沒有把自己當病人看待,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始終沖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以超常的意志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老師生前獲得過諸多榮譽,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但他最看重的還是“優秀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刻著“共產黨員先鋒崗”的標牌,一直擺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李保國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在服務人民中尋找和實現自身價值。他曾講:“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了兩件事,一個是把我變成農民,一個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彼洺W哌M田間地頭,用農民的語言講解技術,手把手地傳授技術,培養了一批“永久牌”的“技術把式”。在他手機存儲的電話號碼中,有1/3以上是農民朋友的,并隨時隨地為農民群眾解答難題,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贊。
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的理念,把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他常說,“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為了農民的需求,為了產業的發展,他一次次探索創新,一次次開辟“戰場”,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山區開發的典范,從邢臺前南峪、內丘崗底、臨城綠嶺、平山葫蘆峪,再到多得數也數不清的幫扶點,他所到之處,都用點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讓太行山區的一個個村子綠起來、富起來,他把最好的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
30多年來,他始終把“三尺講臺”和“田間地頭”緊密結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及時充實到教學中,他主講的課程生動、形象,實踐性強、接“地氣”,深受學生歡迎。他注重言傳身教,無論是課題攻關還是下鄉實習,都與學生一同住聯排通鋪,一同做試驗課題,一同勞動實習,用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他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充滿關愛,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不論是在校的還是畢業的,看到誰生活上有困難,都會主動幫一把。在學生心中,他既是嚴師又是慈父。
李保國是脫貧攻堅的榜樣。他教農民學科技,幫農民搞產業,為農民打品牌,在邢臺縣前南峪進行的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將貧瘠干旱山地變成了“洋槐戴帽,果樹纏腰,梯田抱腳”的生態經濟溝,成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在內丘縣崗底,他開發了優質綠色蘋果生產的標準化工序,打造了“富崗”蘋果品牌,蘋果年收入達2000多萬元;在臨城縣鳳凰嶺,培育出全國知名的“綠嶺”核桃,使過去赤壁幾十里、草都長不好的荒崗變成了“花果山”“搖錢樹”,帶動了太行山區百里優質核桃產業帶的發展;在平山縣葫蘆峪,將“山水林田路”山區綜合治理技術做成標準化模塊,指導園區連片高規格治理荒山3萬多畝,帶動周邊地區復制開發荒山近30萬畝。他用科技的力量使許許多多的貧困山村擺脫了貧困,幫助10萬多貧困群眾走上致富之路,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科技財神”“農民教授”“太行新愚公”。
李保國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兒子。他經常講,太行山人民為我國革命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教授,有責任、有義務為太行山人民脫貧致富干幾件實事。35年來,他的足跡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區縣,身上沾滿了泥土,心中裝滿了百姓。他把太行山當成自己的家,他把那里的人民當成親人,年輕時在前南峪,為了方便工作,他把家安在了村里的石板房,和同課題組的愛人把孩子接到山里,一住就是4年多。農民也把李老師當成自家人,有一年春節,我給他打電話拜年,電話里,他興奮地說,“我們全家在崗底村過年呢,這兒熱鬧,就是呀,叫我去吃飯的人太多,不去誰家誰都不高興,我一頓飯要吃兩三家,有時一天要吃6頓飯!”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和山里人在一起的那股子親熱勁、興奮勁。在我們學校,有一件盡人皆知的事。有一天,李老師急著趕回學校上課,走到村邊遇到堵車,他心里著急,下車看看,村民一看是農大李老師,二話沒說,拆掉自家籬笆院墻,讓他過去。李老師和山區農民親如一家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李老師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鄉親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牽掛的太行山上,與巍巍太行相融,與山區人民相依。
李保國走了,但他的人生價值依然發光發亮,他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發前行?。ê颖鞭r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饒桂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