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曾經有學者說,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它怎樣對待小孩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兒童的問題越來越被重視,多項圍繞保障兒童福利、就學機會的政策紛紛出臺,有關兒童權益保障與發展的政府責任越來越被強化,一張用政府責任兜底的大網在密集編織,兜住了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等困境兒童的基本權益,兜住了底線公平。
政府兜底的步伐不斷加快
社會上曾經不乏這種聲音: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的父母為了打工賺錢而疏于照顧子女。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問題的深刻反映?!边@是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的?!兑庖姟愤€明確了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兜底的行動步伐不斷加快。2013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出臺《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確定了留守兒童“三優先”的原則,要求優先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營養需求和上下學交通需求。 除了兜底留守兒童,政府還要保障隨遷子女的權益。教育部等部門堅持“兩為主、兩納入”政策,積極推動各地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隨遷子女入學,有力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實現了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在公辦學校就讀的隨遷子女比例穩定保持在80%,天津等19個省份90%以上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
——財政補助繼續提高。2008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獎補資金454.74億元,對各地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予以獎勵性支持。
——升學渠道更加暢通。從2013年起,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人數逐年增多。2016年,除西藏以外的30個省份解決了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問題,共有11.8萬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報名參加高考,比2015年增加47%。
搭建平臺,筑牢陣地
當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普遍面臨一個挑戰:隨遷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如何推進隨遷子女融入當地,成為教育系統必須克服的難題。
對此,上海市教委推出“新優質學?!蓖七M項目,涌現出了柳營路小學、瞿溪路小學等一批學校,這里的學生大多是隨遷子女和生活在周圍社區的普通百姓子女。
各地還創新機制體制,挖掘接納的潛力。廣東在增加公辦中小學學位同時,擴大公共服務,探索向民辦學校購買義務教育學位。而浙江將隨遷子女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統籌考慮,凡是符合入學條件的隨遷子女,與當地學生享受一樣的免費政策。
對于留守兒童,各地搭建平臺,筑牢留守兒童關愛陣地。貴州省福泉市建立信息管理機制,按照“精準界定、精準排查、精準識別”和“不漏一戶、不少一人、不留死角、不走過場”的要求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摸排,建檔立卡,分類管理。同時,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降低了留守兒童輟學比例。
各方凝聚強大合力
怎么調動社會力量,以各方之力來關注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等問題,是新型社會組織建設中提出的一個課題。
程敏菊,江西省弋陽縣烈橋中學的一名學生家長,從孩子上六年級開始,她在周末把外出打工鄰居家的孩子組織到一起做作業,一堅持就是兩年半,沒收過一分錢,常年做著“代理家長”的角色。該縣曹溪鎮橫橋小學、陶灣學校等幾所學校,從今年開始由家長自發組建“周末學習共同體”,三五個孩子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學校教師積極參與其中。
而在陜西省石泉縣,優化服務拓展幫扶救助形式,成為這個國貧縣的創新之舉。石泉縣留守兒童管理中心已審批為省級青少年維權崗,主動與縣法院等未成年人法律維權崗協作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該縣與民政局協調,將符合條件的留守兒童家庭優先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對象范圍,納入困境兒童救助對象。
而上海市教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與人口管理與服務制度相銜接,以“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居住”為基本條件,完善權責對等、梯度賦權的隨遷子女公共教育服務制度。(本報記者 趙秀紅)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