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20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河北省申報的31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河北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要求,本著“公平公正、嚴格把關”的原則,在對河北省31個縣的申報材料嚴格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的。
督導檢查組分8個小組對通過材料審核的31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和教學點292所,其中小學135所,初中78所,一貫制學校26所,完全中學12所,小學教學點41個。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124個;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15084份,回收有效問卷12919份;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31個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河北省31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市)辦學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各?。▍^、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河北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10項指標,包括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建筑面積、實驗室個數、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學校計算機生機比、生均圖書、教職工與學生比、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小學??萍耙陨蠈W歷教師比例(初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在校生年鞏固率。檢查組對31個縣的各項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具_到了評估標準(詳見表1)。
(二)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教學用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任教師數八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不要求每個單項指標均達標)。計算差異系數的八項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31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262 -0.582之間,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在0.203 -0.541之間(詳見表2)。
(三)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的,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河北省根據實際,在實施辦法中增加了2項指標,共19項指標。核查結果:31個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均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得分在89-96分之間(詳見表3)。
(四)公眾滿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要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河北省對31個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我們此次也設計了問卷,結合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與河北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31個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河北省31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河北省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繼2014年22個縣通過國家認定后,今年又有31個縣接受國家督導檢查,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態勢良好。
(一)明確發展目標,落實政府責任
一是領導重視,各部門履職到位。各級政府均成立了領導小組,有關部門各負其責,有效落實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石家莊市長安區政府高標準落實了新建小區的教育配套,在全省起到了表率作用。青縣政府重視中小學發展規劃,科學統籌城鄉教育,提前儲備學校用地。
二是強化督導,以評促建。各級政府層層簽訂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責任書,逐級落實責任。臨漳縣縣委政府督查室針對均衡發展跟蹤督辦、及時通報。承德縣實行“督考合一”,設了5個督查組每周入校隨機督查。
(二)創新工作機制,推廣典型經驗
一是在城區,不斷細化、深化、實化河北省創建的推進均衡的“四種模式”,即“優質校兼并薄弱?!薄皟炠|校建分?!薄皟炠|校+分?!薄靶陆ㄐ!?。石家莊市長安區率先啟動京津冀優質教育資源協同發展和環渤海教育聯盟,實施了“四大工程”,創建了“政府+企業+名?!钡娜罗k學模式,成效顯著。
二是在農村地區,以寬城滿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為代表創建的學區一體化辦學模式改革,已在全省80%以上的縣完成了學區改革。寬城滿族自治縣新創立并實施了“三集中一覆蓋”教育發展模式,建立了教育園區,得到全省的認可和推廣。
(三)夯實物質基礎,均衡配置資源
一是持續改善學校校舍及設施均衡配置水平。各地有序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作,截至目前,涉及學校2444所,開工校舍面積195萬平方米,竣工校舍建筑面積84.5萬平方米、運動場面積110.6萬平方米。青龍滿族自治縣投資3億余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近百所,面積達18萬平方米。邯鄲市峰峰礦區投資3.8億元,新建、加固校舍117棟。廊坊市廣陽區投資2.6億元,在30個學校進行新改擴建,共完成學校建設項目30個,新增校舍面積5.4萬平方米;投資2600萬元,建成標準化操場20個。趙縣籌措資金1.2億元,改造薄弱學校 57所,以集團化辦學模式推進學區內學校以強扶弱、資源共享,有效緩解了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保定市徐水區2010年來改善辦學條件投入近4.6億元,相當于前15年辦學條件投入的總和。深澤縣今年投資1930萬元,征用了城區占地77.5畝的一所民辦初中,將班額嚴重超標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初中部整體搬入,城區大班額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每年區級財政收入的50%用于改善辦學條件。磁縣投資3.2億元,完成了十多所標準化學校建設。
二是提升教學裝備條件均衡配置水平。全省完成教學儀器設備購置學校7342所,購置生活設施31.7萬臺(件),采購圖書1125萬冊,采購課桌凳89.4萬套,計算機、教學儀器設備等753萬臺(件)。推進農村中小學的信息化建設,全省農村中小學裝備了現代遠程教育設備,教學點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晉州市投入3.68億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四項工程。曲周縣投入1.5億元為中小學添置了實驗儀器、圖書、計算機、多媒體等教育裝備。
三是重點突破貧困山區。河北省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山區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冀辦字﹝2015﹞58號),聚焦山區教育的薄弱環節和緊迫任務,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要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37個山區貧困縣的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到省定標準化學校要求。豐寧滿族自治縣高標準改造了125個教學點,著力解決“末端”教育的發展問題。靈壽縣通過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新增教育用地82.9畝,新、改擴建8所中小學,山區五鄉鎮學生全部轉移安置。
(四)加強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配置
一是創新編制管理,明確了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照城市標準統一核定,村小學、教學點編制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以保證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唐山市曹妃甸區統一城鄉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著力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三年補充346人,重點補充緊缺學科教師。
二是加大校長教師交流力度。通過三區(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教師支教制度推進教師交流。教師的統籌管理推進“縣管校聘”的改革。2012年以來,邯鄲市復興區補充219名教師,優先補充到薄弱學校和學科教師緊缺學校,478名教師及校長定期在城區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交流、支教,占比達33%。遷西縣實施“百校幫扶”工程,四年來統籌交流教師370人。香河縣702名教師、校長參加了交流或轉崗、支教活動。
三是加強教師培養,緩解農村地區教師緊缺問題。自2009年開始全省實施“特崗計劃”至今,共為64個集中連片特困縣或國貧、省貧縣,招聘特崗教師近3萬人,其中2015年招聘4600人。覆蓋農村中小學1500所,受益學生達40萬名。今年為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啟動了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免費培養試點工作。館陶縣三年來補充教師447人,其中特崗教師入編232人,占全縣教師總數的20%;引進河北師大、聊城大學、邯鄲學院等師范院校頂崗支教生569人,充實到農村學校。張北縣吸收了408名省特崗教師。
四是加大校長、教師培訓力度。2015年安排9500萬元用于農村骨干教師的“國培計劃”,培訓中小學教師14余萬人;安排資金2500萬元,開展中學骨干教師、中小學校長培訓等,有效提升全省中小學校長、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五是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建立了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從2014年4月份開始,對22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平均補助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最高補助標準達到每月1600元。2015年省級下達專項資金1.32億元,受益教師4.42萬人。加大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力度。
(五)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教育質量
一是強化管理。為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等,建立了相應的制度,采取明查暗訪的方式,對學校辦學行為進行督導檢查。廊坊市安次區制定并實施了量化考核的“星級學?!痹u估制度。灤南縣實施“降、活、提”工程,從學生作息時間、作業量、教學用書管理、考試次數等方面規范辦學行為,堅持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二是深化教改。全省形成了整體推進教學改革的工作格局。各地各學校形成了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資源的相互補充。各級教科研部門努力改變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構建起服務于教學改革的教科研支持體系。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全省“名額分配生”比例已提高到省級示范性高中招生計劃的80%,有效緩解了初中學校間升學過度競爭的壓力,促進了初中校際生源的相對均衡。平山縣領先全市實行高中免學費政策,緩解了初中生升學的后顧之憂。
三是創建特色。全省將環境文化建設作為建設重點,圍繞建設“美麗校園”,結合標準化學校建設、“全面改薄”項目實施、特色化學校創建等工作,加強教室、實驗室、圖書暨閱覽室、寢室、食堂的環境文化建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開展“家鄉文化進校園”、“講故事、讀經典、齊背誦、做活動、樹典型”等活動,初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實踐育人工作格局。正定縣的古城歷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灤南縣的“冀東文藝三枝花”進校園,望都縣的“知行合一”德育模式,安國市的特色藥文化等,在培養熱愛家鄉情感的同時,豐富了育人模式,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六)完善服務體系,促進教育公平
一是關注殘疾兒童少年。目前每個縣都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穩定在90%以上。今年全省各地進一步核查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基本信息,對轄區內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實施“一人一案”,提出解決個別化受教育建議,讓每一位殘疾兒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
二是關注進城務工人員子女。2013-2014年省級支出4.3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各地接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有效保障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三是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健全動態監測機制,對留守兒童較多的農村地區學校實行經費、編制等傾斜政策,農村寄宿制學校優先滿足農村留守兒童的寄宿學習需求,為農村留守兒童創設優良的教育環境。
四是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省已實現了各類教育救助工作全覆蓋。2015年已下達各縣中央和省級各類資助資金23.9億元,其中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3.04億元,惠及30萬貧困寄宿生。霸州市發放救助款2722.8萬元,惠及貧困學生2.2萬人次。高邑縣全縣鄉局級以上干部每人結對幫扶一名貧困兒童,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區學校班額較大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廊坊市廣陽區、邯鄲市峰峰礦區、廊坊市安次區、臨漳縣、香河縣、石家莊長安區、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青縣50人及以上班級比例較高。青龍縣、保定市徐水區、曲周縣、正定縣、張北縣最大班額偏大。
(二)部分學校辦學條件仍存在薄弱環節
邯鄲市復興區、石家莊市長安區、磁縣、承德縣、遷西縣、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廊坊市廣陽區部分學校生均占地面積不足。石家莊市長安區、靈壽縣、平山縣、遷西縣、青龍縣、邯鄲市峰峰礦區、臨漳縣、曲周縣、安國市、張北縣、寬城縣、廊坊市廣陽區部分學校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不足。晉州市、正定縣、靈壽縣、高邑縣、邯鄲市復興區、邯鄲市峰峰礦區、臨漳縣、曲周縣、安國市、張北縣、豐寧縣、香河縣部分學校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不足。遷西縣、青縣、晉州市、安國市、青龍縣、保定市徐水區、豐寧縣部分學校操場建設不規范,不能滿足雨后使用。深澤縣部分學校校園硬化、綠化面積不足。館陶縣、高邑縣部分學校仍未實現“班班通”。唐山市曹妃甸區部分學校普通教室燈具設置不規范、數量不足。
(三)部分學校教師學科結構不夠合理
深澤縣、青龍縣、霸州市、香河縣教師數量不足。邯鄲市復興區、香河縣、磁縣、承德縣、邯鄲市峰峰礦區、晉州市、高邑縣部分學校音、體、美、外語、信息技術等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石家莊市長安區、趙縣、唐山市曹妃甸區、臨漳縣、磁縣、張家口市張北縣、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青縣、霸州市部分學校存在音、體、美、外語、信息技術等教師任教學科與所學專業不對應的情況。承德縣部分學校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比例偏低。廊坊市安次區部分學校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量不足。
四、督導意見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河北省各級政府要結合本次督導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研究對策,切實加以整改。
(一)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
要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法》,充分考慮教育事業發展需求,強化公共財政預算管理,依法依規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構建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的長效機制,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實現“三個增長”。相關縣要盡快追補欠撥資金,確保落實到位。要加強對經費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對于追補的“三個增長”欠撥資金,要明確使用方向,確保足額用于義務教育。
(二)進一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要根據河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切實加強標準引領和規劃指導,繼續強化“抬底部、補短板”的原則,采取一校一策的辦法,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要在做好學校布局調整、薄弱學校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標準化建設,著力解決城區學校大校額、大班額、面積不足、學位不足的問題,以及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缺口。要扎實落實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做好“山區教育扶貧工程”,向農村地區、邊遠山區,向薄弱學校傾斜。
(三)進一步提升教師整體水平
要重視研究并切實解決少數地方教師隊伍結構性短缺的問題,加大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的培養和補充力度,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結構。要統籌城鄉教師配置,進一步完善并堅持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機制,有效解決目前存在的中小學教師局部數量不足、結構性短缺等問題。要不斷完善激勵政策,吸引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要結合新課程改革,不斷完善教師培訓機制,打造合理教師梯隊,整體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進一步健全均衡發展長效機制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統籌管理,履行各自職責,建立健全推動有力、檢查到位、考核嚴格、獎懲分明、公開問責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責任制。要進一步強化督導,對已實現基本均衡目標的縣做好動態監測,鞏固提高均衡水平;對未達標地區要加強督查,指導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制定分階段目標,推動均衡發展目標如期實現。要針對本縣單項差異系數不達標的問題,制定具體的整改方案,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提升均衡發展總體水平。要不斷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進一步加大省級統籌,完善已有政策,保持工作推進的相關機制和態勢,在完善硬件建設的基礎上,應更加注重內涵發展和質量提高,實現義務教育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均衡發展。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河北省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