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 王湛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的五年,是我國教育公共服務大力推進的五年。五年來,教育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從義務教育拓展到國民教育體系的各個領域。人力、財力、物力投入之大,對教育發展促進效果之顯著、人民群眾滿意程度之高,都是前未有的。我國教育公共服務正出現整體推進、重點突出、全面提升的喜人局面。
堅持政府主導,是這五年我國教育公共服務的主要特征,為教育公共服務大力推進、全面提升提供了根本保證。以學前教育為例。研究制訂《教育規劃綱要》時,大家一致認為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最大短板。2009年全國在園幼兒人數為2658萬,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僅為50.9%,《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要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升到70%,這意味著,要在十年內新增在園幼兒1300多萬,任務極為艱巨、十分緊迫?!督逃巹澗V要》頒布實施后,將解決“入園難”問題作為重要突破口。為此,國務院印發《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政府對學前教育的責任,連續實施兩期學前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4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591.8億元,全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全國教育經費的比例,從2009年的1.36%提高到2013年的3.52%。公共財政為主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基本建立,教育資源迅速拓展,2014年,全國幼兒教職工人數比2009年增加157.1萬人,翻了一番。全國幼兒園總數比2009年增長51.9%;在園幼兒總數達到4050.7萬人,比2009年增加1392.9萬人,提前達到了《規劃綱要》確定的2020年發展目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叭雸@難”的矛盾有效緩解,人民群眾表示滿意,國際社會給予高度評價。學前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顯示了政府主導教育公共服務的顯著成效。
五年來,政府主導教育公共服務,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方向,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公平。公共服務,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務,其著眼點是保障和發展民生,其核心價值是促進社會公平。黨的十八大把“學有所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各級政府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緊緊圍繞十八大提出的實現“學有所教”的目標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要求,精心設計、精心實施了一系列公共服務項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比如,為縮小城鄉和區域間教育差距,中央財政投入1190多億元,實施全國中小學校安全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重大項目,大力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每年惠及3000多萬農村學生的營養改善計劃,貧困地區學生營養狀況明顯改善。為確保學生不因家庭貧困失學輟學,建立了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2014年共資助學生8500多萬人次,資助資金定額超過1400億元。為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水平,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向民族地區傾斜,2010—2014年,中央財政累計向5個民族自治區投入1200多億元。特殊教育實行“特教特辦”,實施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特殊學校建設項目,首期投入78億元,在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1182所特殊教育學校,基本實現30萬人口以上且殘疾兒童較多的縣都有1所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為確保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得到保障,堅持以流入地政府和公辦學校為主,推動各地區隨遷子女教育納入財政保障范圍,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共接納農民工隨遷子女1294.7萬人,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保持在80%左右??偟膩砜?,5年來圍繞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充分體現了十八大提出的“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要求??梢哉f,教育公共服務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水平,有效地推動了和諧社會建設。
五年來,政府主導教育公共服務,堅持推進公共服務改善與政府轉變職能相結合,在創新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和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既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任務,也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公共需求快速增長與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督逃巹澗V要》的制訂和實施,把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規劃、設計并部署實施了一系列教育公共服務項目,努力擴大公共服務供給,健全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讓人民群眾通過教育的公共服務充分享受了改革發展的成果。大力推進教育公共服務,正是政府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生動實踐和重要成果。對此,人民群眾給予充分肯定。有關調查顯示,人民對居住地教育的滿意度得到提高。許多地方的行業服務水平滿意度調查中,教育居于前列。
五年來,教育公共服務建設始終與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密切結合,同步推進。一是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推動教育公共服務建設?!督逃巹澗V要》貫徹落實中,中央政府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明顯擴大,省級政府對教育發展的統籌協調力度明顯增強。省級政府通過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城鄉、區域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統籌保障教育經費投入,規劃并組織實施了切合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實際、滿足當地群眾需求的教育公共服務項目,為全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二是建立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擴大教育公共服務供給。五年來,辦學體制改革激發了社會參與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活力。2014年,全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超過15.5萬所、在校生達4301.9萬人,成為實現“學有所教”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激發社會參與教育的積極性,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教育公共服務。比如,為解決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府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達124.6萬人,占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隨遷子女總數的9.6%。三是重視標準制訂,促進公共服務可持續發展?!督逃巹澗V要》的一大亮點是從規范化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把標準研制提上了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議程。實施《教育規劃綱要》五年來,國家和地方制訂一系列教育質量標準,比如各類教育生均經費標準、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標準、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等。有的標準還建立了動態增長機制。這些標準的研究制訂,形成了保障教育改革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的相關政策體系,讓教育公共服務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