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10月12日至16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黑龍江省申報的6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黑龍江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要求,本著“公平公正、嚴格把關”的原則,在對黑龍江省申報材料嚴格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的。
督導檢查組分3個小組對黑龍江省的6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48所,其中教學點2所,小學21所,初中13所,一貫制學校10所,完全中學4所。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24個;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2773份,回收有效問卷2744份;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6個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黑龍江省6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市)辦學基本標準后進行。各?。▍^、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黑龍江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4個方面19項指標,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功能教室使用面積、教育技術裝備器材配備、生均圖書冊數、教師學歷達標率、師生比、最大班額、輟學率等8項核心指標。檢查組對黑龍江省6個縣的各項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具_到了評估標準(詳見表1)。
(二)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差異系數是一組數據的標準差與其均值之比,是測算數據離散程度的相對指標。差異系數的值越小,說明縣域內校際間的差異也越小,即學校間的均衡程度越高。核查結果:黑龍江省6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其中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321至0.6之間,初中差異系數在0.213至0.497之間(詳見表2)。
(三)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黑龍江省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在國家指標體系基礎上增加了17項指標。核查結果:6個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均在91至95分之間,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詳見表3)。
(四)公眾滿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要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黑龍江省對6個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我們此次也設計了問卷,通過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與黑龍江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6個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黑龍江省今年提出申報的6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黑龍江省努力克服教育底子薄、欠賬多、經濟下行壓力大等不利因素,在努力提升整體教育水平的基礎上,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首要民生工程,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一)政府主體責任有效落實
一是定位準確。6個縣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整體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黨政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以此作為振興本地各項事業的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工程。
二是思路清晰。6個縣政府準確把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要求,以政府為主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發展目標,努力實現惠民、公平、優質的義務教育。
三是科學規劃。6個縣根據各自人口結構現狀及變化趨勢和義務教育整體布局、發展現狀等特點,有針對性地科學制定本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規劃,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布局,重點建設農村和薄弱學校,促進城鄉間、校際間均衡發展。
(二)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一是學校硬件條件明顯改善。哈爾濱市道里區累計投入4.6億元,用于義務教育學?;A設施建設改造和完善,教學技術裝備的提檔升級。哈爾濱市南崗區累計投入2.5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技術裝備、圖書補充更新和提檔升級。累計投入近1億元,實施八項教育優惠政策。七臺河市桃山區投資1.8億元用于新建和改建教學樓。
二是薄弱學校改造順利推進。哈爾濱市道里區以農村和老城區學校校舍加固為重點,三年來,投資近3億元,建成校舍10萬多平方米,累計對薄弱學校增撥公用經費增撥近2000萬元。哈爾濱市香坊區接管27所基礎設施薄弱的企辦校,持續加大改造力度,辦學水平得到提升。七臺河市新興區落實“薄弱學校改造”項目,投入500萬元對老城區及農村學校進行維修改造。漠河縣結合重大工程項目,累計投資1.9億元,組織實施了48項改擴建項目,新增校舍面積2.7萬平方米,全縣C、D級危房全部消除。
三是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哈爾濱市南崗區“三通”的覆蓋面已達100%,打造了校?;ヂ?、家?;ネ?、師生共享的信息化應用平臺。漠河縣基本實現“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已經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三)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逐步提升
一是師德師風建設得到加強。哈爾濱市南崗區在全區大力開展了“為民務實清廉,自覺遠離三亂”和“三進入、三整治、三評議”主題實踐活動。哈爾濱市香坊區定期對全區所有中小學校的義務教育經費落實情況和義務教育學校收費情況進行抽查,堅決查處“三亂”問題。漠河縣建立師德監督機制,完善師德考核辦法,將師德作為對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評聘、評先評優的重要內容。
二是教師結構不斷得以優化。哈爾濱市南崗區校長輪崗、校級干部交流達到80人次,提拔144名年輕校級干部,重點向薄弱學校傾斜。哈爾濱市道里區政府制定優惠政策,設立專項資金,通過社會招聘和政府雇員兩種形式近年來補充教師近500人。七臺河市桃山區通過公開競選、定期交流,近年來共選用39名校長,交流了18名校長,還招聘了近100名大學生用于補充教師隊伍。
三是教師業務素質全面提升。哈爾濱市道里區通過一群兩盟三體和“連片研修”的做法,將優秀的文化底蘊進行整體輸出,有效地擴大了優質教育的覆蓋面。哈爾濱市南崗區組建了15個教育集團,各學校在管理文化、資源調配、教研培訓、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共享與交流。哈爾濱市香坊區成立了農村優秀青年教師研修共同體和“寸草春暉工作坊”網絡研修社區,使農村教師能夠進行深度的交流學習,提高了農村教師的整體專業能力。
(四)注重關愛幫扶特殊群體
一是關注隨遷子女。哈爾濱市道里區積極探索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新途徑,外來務工子女納入免費義務教育范疇,入學率達到100%。三年來,全區共接收外來務工子女人數約2.88萬人。哈爾濱市南崗區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力。目前,全區現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的學校40所,占全區義務教育學??倲档?2.7%;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65萬人,占在校生總人數的12.39%。
二是關懷留守兒童。七臺河市新興區通過開展“三聯三為”、心理健康輔導等活動,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提供學習、生活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幫助。七臺河市桃山區所有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對其家庭情況和監護人情況進行有效的動態監測,開展了黨員和留守兒童少年結對子活動,關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幫助。
三是關心殘疾兒童。哈爾濱市南崗區依托燎原學校成立了特殊教育資源與指導中心,積極開展“醫教結合”辦學模式的探索,確定了兩所省級隨班就讀試點學校,為全區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支持和保障。哈爾濱市香坊區通過啟迪學校和公辦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并設立了專項補貼資金,保障殘疾兒童公平接受教育,入學率達到94.17%。哈爾濱市道里區為全區所有的殘疾兒童建立了電子學籍檔案,并與相關學校簽訂協議,保證學校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定教師上門幫教,建立相關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學生作業。
(五)注重學校內涵建設
一是德育工作有新成果。哈爾濱市南崗區充分利用圖書館、紀念館、科普基地等德育資源,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德育實踐活動。哈爾濱市道里區設計了“道里區100個德育細節”落實到各個學段,編制了《道里區中小學公民意識教育讀本》,設立公民意識教育宣傳月和實踐月,評選示范學校、班級和十佳小公民。哈爾濱市香坊區開展了原創童謠傳唱、兒童情境音樂劇和明德守禮“六個一”等教育活動。七臺河市桃山區搭建德育活動載體,發揮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考核導向作用。
二是教育教學質量有新提高。哈爾濱市南崗區通過實施集團化辦學,實現了教育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成果共享。哈爾濱市道里區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注重理念的更新和創新,帶動和提升多維度素質教育新體系的有效落實。哈爾濱市香坊區通過深入開展教學質量、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建設、教育管理、特色辦學的“學校內涵建設主題推進年”系列活動,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辦學格局。
三是學校特色教育有新品牌。哈爾濱市南崗區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和體藝“2+1”項目,整合全市文化教育和社會教育資源,成立首批“南崗區青少年校外教育實踐基地”。哈爾濱市道里區在孕育校園文化和創建辦學特色中尋求學校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有9所義務教育學校成為哈爾濱市級特色學校。漠河縣將大興安嶺、漠河特有的冰雪文化、林區文化、撲火文化、邊境文化等注入學校的教書育人全過程。七臺河市桃山區、新興區加強特色學校的建設,形成了速滑、版畫、管樂、舞蹈、珠心算、國畫、電烙畫、蘇繡等一大批特色項目。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根據2014年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部分縣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一)部分城區教育資源仍不能滿足新增入學需求
哈爾濱市南崗區、道里區、香坊區、七臺河市桃山區均存在學校布局設置不盡合理、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南崗區、道里區、香坊區分別有不同數量的學校生均校舍面積不足,學校班額未達到規定要求。七臺河市桃山區有部分學校存在大班額,部分小學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不足。
(二)部分學校設施設備仍不同程度存在缺口
哈爾濱市南崗區、道里區、香坊區生均體育場館面積與標準相比差距較大。南崗區、香坊區部分學校功能教室使用面積不足。哈爾濱市香坊區、七臺河市新興區常規教育教學技術裝備還有缺口,現代教育信息裝備配備不足。七臺河市桃山區部分學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偏低。
(三)教師配備仍存在不足
哈爾濱市南崗區部分學校師生比未達到規定標準。南崗區、道里區、香坊區、漠河縣音體美及信息技術等專業教師數量不足。七臺河市新興區教師結構不夠優化,年齡偏大教師占專任教師隊伍的比例較高。各縣(區)常態化的校長、教師交流機制和制度尚未健全。
四、督導意見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黑龍江省應針對本次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研究相應對策,切實部署整改。
(一)嚴格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義務教育投入的法律、政策要求,切實保障義務教育經費逐年增長,保障國家有關教育附加、土地出讓金等相關投入政策的落實。針對地處高寒、學校運轉成本較高的現實,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對教育經費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監測,保證學校需求,并堅持雪中送炭,資金和項目要重點傾斜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在補齊義務教育學校硬件缺口的同時,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為進一步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不斷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要不斷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特別是要盡快解決中心城區個別學校學校數量和規模設置不足的問題。要進一步提升校舍、條件裝備、信息化設備的配備標準,堅持以服務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為導向,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一縣一策,補齊短板,抬高底部,對已完成標準化建設的學校要進行“回頭看”,確保每一所學校每一項指標都盡快達到省級標準。
(三)持續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要結合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創新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補充、調整等方式,努力解決教師隊伍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要繼續圍繞課程改革,創新多種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性,注重名優校長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建設合理的教師梯隊。要大力推廣多種聯盟辦學模式,制定有關政策,鼓勵校長、教師的校際交流,形成區域內的校長、教師交流的長效機制。
(四)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伐
黑龍江省要認真領會國家有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部署,按照黑龍江省與教育部簽訂的備忘錄要求,加大統籌力度,加快工作進度,扎實有效推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工作。要建立推動有力、檢查到位、考核嚴格、獎懲分明、公開問責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機制,確保黑龍江省能夠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確定的目標。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黑龍江省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