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孫誠
引導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高等教育適應和服務經濟新常態,助力創新創業、產業轉型和國家一系列重大經濟戰略的實施有著十分的重要意義。當今,社會各界也十分關注應用型大學的建設和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推進使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2014年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13萬人,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而各地眾多企業又難以找到所需的大量應用技術型人才。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在人才培養規格上的錯位,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其制度性根源來自現有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
從現實角度看,大學生結構性失業反映出高等教育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科學技術這些外部關系的失調,要求高等院校要更加根據社會經濟科技等方面的要求,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變革。英國學者巴巴德波勒斯在回顧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經驗時說:“調整教育目標以適應數量上的新壓力及新的社會需求,主要的途徑是進行教育結構的改革?!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p>
雖然高等教育類型劃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但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按照一定的劃分標準分別歸類,旨在使所有高校能夠各就各位,明確各自發展方向,朝著正確的發展目標,制訂合理的發展規劃。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由于受傳統的“重學輕術”、“重理論輕應用”的思想和政策導向不明的影響,許多原來單科性學院紛紛改為“學科齊全”的綜合型、學術型高等學校,許多??茖W校一經被批準升為學院后,也就沿著前者的思路辦學,失去了原有學科的優勢。然而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快速升級,人才市場越來越需要的是多層次、多規格、實踐能力強的專門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引導高校分類發展,解決多樣化的社會需求與單一化的發展目標的矛盾,成為當前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急待解決的難題,也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從國際經驗看,歐洲國家對應用型高等教育普遍重視。在新的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歐洲發達國家都及時從高等教育的層次和科類等方面進行了調整,通過教育結構與經濟產業結構的適切調整與匹配,使高等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多元化擴張階段,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側重于增加招生人數,擴大辦學規模;在橫向整合階段,側重推動高等教育機構的橫向合并與重組,著力發展應用型大學,優化教育結構;在縱向整合階段,側重于強化綜合性大學和應用型大學之間的聯系,促進二者之間的融合,共同發展??傮w來看,其改革的主導力量是中央政府,目標是提高高等教育機構的管理效率、有效性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
如今,瑞士、芬蘭、荷蘭和德國等國應用型高校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分別達到34%、46%、65%、29%,有效地支撐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據統計,德國三分之二的工程師、三分之二的企業經濟師、二分之一的計算機工程師都是應用技術大學的畢業生,他們在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促進德國的技術和技能積累、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保持德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大國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國家發展戰略看,特別是2015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在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一節中專門提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高等學校轉型,建立一批實訓基地,鼓勵企業與學校合作,培養制造業急需的科研人員、技術技能人才與復合型人才,深化相關領域工程博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和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若是站在這個高度上看,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尤為必要,為產業升級所必需,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經濟轉型的呼喚。
早在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明確提出要打通從中職、???、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同年,6月23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高等學校時,鼓勵其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建立高等學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加快建立分類設置、評價、指導、撥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傾斜”。隨后,教育部積極回應,指導建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開展對應用型大學的內涵、特點、核心指標、持續發展的研究,組織專家團隊,深入高校和地方開展了廣泛調研,舉辦多場研討會,匯集幾百所高校、企業及國際相關研究領域專家共同探討應用型本科高校一系列熱點、難點問題,歷經兩年已日趨成熟。在“十二五”全國教育規劃收官之時,“十三五”全國教育規劃即將啟動之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強調堅持試點引領、示范推動、強化評價引導等方式,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明確提出了四個轉變:一是辦學思路要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二是辦學方式要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三是人才培養定位要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四是人才培養目標要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從而實現轉型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提升。為此,又提出“四個堅持”的基本思路,即堅持頂層設計、綜合改革;堅持需求導向、服務地方;堅持試點先行、示范引領;堅持省級統籌,協同推進。并提出了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以及配套政策和推進機制。其中提出要加快推進配套制度改革,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制定應用型高校的設置標準和評估標準,開展轉型發展成效評估。
《指導意見》的發布不僅深刻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內部的重大變革,也將成為引導高校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帶一路”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剛剛發布的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重要精神,更增加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信心。相信《指導意見》的發布實施,將大大加快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的步伐,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更加同步前行!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