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 史薇 陳建偉
高等教育發展有其內在規律,它是人口經濟、科技文化、政治歷史、制度環境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高等教育發展必須適應并引領經濟與產業結構的變化,必須適應并促進受教育者的多樣化特征與就業能力的提高。
從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來看,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人口結構變化和入學規模擴張產生的教育需求多樣化,城鎮化進程加速和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等因素,是推動高等教育發展和結構調整的主要驅動力量。20世紀50年代開始,歐美國家普遍興起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技術大規模應用與普及大大提高了對熟練掌握各項專業技術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術創新推動工業化國家的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20世紀70年代前后工業化國家的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紛紛超過50%,產業結構轉型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加之二戰結束以后的嬰兒潮推動,1970年前后歐美國家高等教育入學率普遍提高,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歐美國家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教育選擇的多樣化需求,不斷打破高等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和建立應用技術大學,以優化平衡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結構。
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然而技術創新也具有創造性破壞的特點,沿著否定之否定規律所描述的新生事物的發展道路,一方面創新活動創造了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產業,另一方面創新活動將破壞原有的一些技術、業態和產業。由于既定時期的高等教育總是適應當期的技術、業態和行業,當技術創新產生了破壞效應,原有的高等教育發展結構和模式將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如果不適時轉型調整,將難以適應和引領新技術時代的發展要求。
當前我國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進入了新一輪創造性破壞階段。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遞減和老齡化的加速,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國家相繼提出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等諸多重大發展戰略,既意味著我國未來發展的新機遇和新增長點,又可能會對舊有的技術、業態和產業造成破壞性效應。適應原有技術、業態和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等教育體系也將面臨創造性破壞效應的沖擊。高等教育與人口、經濟與社會不相適應的因素越來越突出,主要體現在部分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出現滑坡,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嚴重供給不足。在此背景下,適時推進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是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必然要求的重要舉措。
我國已經具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其中地方高等院校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和人口結構不斷變化,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獨立學院的發展面臨的生源危機不斷升級,部分院校在招生階段甚至面臨“零投檔”的困境,生源質量不斷下降。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面臨的發展危機,根源在于其外延式發展道路,辦學定位與綜合性大學趨同,辦學特色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教育質量與畢業生就業能力薄弱等問題愈發突出,導致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結構出現失衡。
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普通高等學校是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主體,推進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一是要落實省級政府統籌責任。在落實中央教育方針和把握經濟社會對高等教育需求的變化趨勢方面,省級政府具有較大的行政和財力優勢。落實省級政府的統籌責任,實質上是在省域范圍內優化配置高等教育資源,更好地引導地方普通本科學校轉型發展和服務地方經濟。二是要加大對試點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尚未理順,管理模式的同質化導致地方普通高校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的同質化。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推動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強化試點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加大對試點高校的政策支持。要在規范省級政府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推動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管理和評價相分離,實現可持續的轉型發展。三是要創新試點高校經費籌集模式。要積極爭取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探索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簡稱PPP模式)。高校轉型過程中的發展經費籌集引入PPP模式,一方面可以減輕地方財政支出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調動社會資源辦學的積極性,提高經費使用效率。
中央適時提出推進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轉型院校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據測算,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達到了2200-3300萬人。能夠培養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必然會受到學生的青睞。因此,向應用型方向轉型為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提供了新的政策紅利。轉型院校需要調整辦學目標以滿足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更好地將自身優勢與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結合起來,在保障本科層次教學質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實現學生的“保本增職”,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借助轉型優勢將辦學危機轉為新的發展機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