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 許濤
隨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和薄弱環節在邊遠貧困鄉村地區。發展教育是減貧脫貧的根本之舉,必須把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當前,我國35%的初中、66%的小學、35%的幼兒園在鄉村。長期以來,數百萬鄉村教師堅守在最邊遠、最偏僻、最貧困地區,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支撐起鄉村教育的一片藍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近些年來在穩定和擴大規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強培養培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舉措。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定向施策、精準發力,為廣大鄉村教師扎根鄉村學校解決后顧之憂,到2017年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支撐。
暢通源頭活水,讓鄉村教師“下得去”。補充難、補充質量不高,是鄉村教師隊伍長期以來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一是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吸引有志青年投身鄉村教育事業。鼓勵地方建立“省級統籌、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從源頭上保證鄉村教師質量。擴大特崗計劃覆蓋面,使特崗計劃成為中西部鄉村教師補充的主渠道。加強師范生本土化培養,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二是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優化鄉村教師資源配置。三是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為鄉村教師補充留下空間。
提高地位待遇,讓鄉村教師“留得住”。長期以來,鄉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艱苦,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一是提高生活待遇,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讓每一位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依法依規保障鄉村教師工資待遇、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重大疾病救助等。二是建立榮譽表彰制度,增強鄉村教師職業榮譽感。突出“長期堅守”,首次建立專門面向鄉村教師的榮譽表彰制度,由國家、省、縣分別對鄉村學校從教30年、20年、1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或給予鼓勵。
提升素質能力,讓鄉村教師“教得好”。一是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發揮以德化人的教化作用。二是職稱(職務)評審向鄉村學校傾斜,拓寬鄉村教師職業發展通道。研究完善針對鄉村教師的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和程序辦法,增加鄉村學校中高級崗位數量,改進鄉村教師評審標準,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注重教育教學能力。三是提高鄉村教師素質能力,提升鄉村教育質量。明確鄉村教師校長培訓目標,到2020年完成全員360學時培訓。明確各級政府責任,省級政府統籌規劃和支持全員培訓,市、縣級政府履行實施主體責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