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電子商務行指委自2010年成立以來,堅持以服務行業和院校為宗旨,以加強能力建設為核心,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資源配置能力、技術技能積累能力和協同協作能力,在推動電子商務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打造“五個平臺”,提升行業指導能力
一是就業服務平臺。為促進電子商務院校學生就業,我們建立了學生首次就業服務平臺(五指網)。先后完成了《客戶信息服務職業指導課》和《電子商務職業指導課》的錄制,無償提供給職業院校用于職業指導。二是職教科研平臺。我們每年設立了20萬元的職業教育科研基金,重點支持青年骨干教師開展電子商務職業教育科研,為職業院校教師提供科研和參與社會服務的機會。三是成果激勵平臺。我們設立了兩年一次的電子商務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在積極承擔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同時,我們還針對某些具體崗位或區域經濟特點,舉辦行業特色型賽事。四是地區輻射平臺。我們建立了區域性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和協作組織。每年至少選擇五個省份,召開片區會議,深入服務職業院校。五是創新創業服務平臺。2015年,在教育部職成司指導下,我們啟動了網絡拍賣、電商創業和創新成果與知識產權轉化等創新創業系列活動。首場網絡拍賣會在今年的創新成果交流賽上成功舉辦,上拍的作品全部形成交易,成交額42060元,最高成交價18000元。
二、圍繞“互聯網+”要求,謀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向
“互聯網+”行動計劃出臺后,我們立即組織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專業學習討論,圍繞新業態、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崗位要求,研究了電子商務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過程中,有一部分技術技能由專業技術技能演變成通用技術技能,這就要求對傳統專業進行改造,適當增加電子商務基礎技能。當前,迫切需要開發一批財經類相關專業電子商務基礎課程。
二是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如移動商務、跨境電商和O2O等細分領域已經形成廣泛應用和相當規模的市場價值。這些領域所產生的技術技能積累,已經具備形成新專業的基礎和條件。
三是“互聯網+”所帶來的新業態、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崗位,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開發和實訓教學等方面要與之相匹配和適應。更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推進的方向
今后一個階段,我們將“互聯網+”行動計劃要求,以提升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做好如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行業指導體系。推動地方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指導機構,全面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以省級片區會議為載體,支持職業院校牽頭建立本地電子商務職業教育協作機制。
二是建立專業設置指導機制。在已有電子商務人才需求預測工作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區域人才需求預測長效機制,引導職業院??茖W設置專業。支撐職業院校根據辦學實際和比較優勢設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方向。
三是強化重點專業建設。圍繞移動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和涉農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相關專業和專業方向建設。研究制訂《專業建設指南》《人才培養指南》等行業參考標準。支持和配合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指導方案和課程標準。
四是強化師資隊伍培養。整合優質培訓資源,建設全國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教師培訓網絡平臺。與具備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點的培養單位合作,組織實施電子商務教師學歷提升計劃。
五是深入推動產教融合。聯合行業企業,在職業院校共建一批協同創新中心和服務支持中心。支持各地建立多種形式的電子商務職業教育集團。探索建立基于混合所有制的行業型職業教育集團。積極推動職業院校開展電子商務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試點。
六是完善創新創業支撐平臺。與地方有關部門及職業院校合作,共建電子商務職業教育創新創業試驗區。繼續組織好創新創業系列活動。本著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宗旨,組織好國賽和行業特色型競賽活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