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貫徹“四個全面”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的改革發展,是當前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近期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及其相關內容,正是為教育的深化改革提出了十分明確的途徑和抓手。它充分反映和體現了家庭教育在現代社會和教育體系中的新地位,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改革發展的空間與機遇,由此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整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實事求是地說,近年來基礎教育學校的改革發展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與進步,無論是辦學條件、師資隊伍,還是入學率與普及率,等等,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與提高。然而,老百姓似乎對這樣的成績和進步有點不太“買帳”,各種各樣的批評和指責仿佛也不絕于耳,即使是一些教育水平和辦學質量比較高的地區和學校,好像也不能幸免。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比較復雜的。然而,不容否定的是,這些年的改革比較多地集中在學校的改革,而存在淡化,至少是忽視了作為一個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以至于一方面家庭教育本身由于社會發展和家庭形態的變化,而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改善,另一方面,則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出現了分離的現象,彼此出現了某種不應該有的誤解,甚至是對立和矛盾。因此,《指導意見》的頒布將從家庭教育改革以及整個體制機制的改革兩個方面進一步推動教育的深化改革發展。
《指導意見》對如何進一步推動家庭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意見,包括家庭教育工作的意義、責任和基本思路,特別是十分具體地提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關鍵環節和主要內容,等等。其中,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家庭美德,作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則是真正科學地抓住了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獨特定位與基本功能。從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來看,家庭在兒童和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和養成方面,至少具有兩個非常關鍵的特點。其一,兒童和青少年階段是他們思想品德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甚至是具有不可逆的特點。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里所謂的“看”,顯然不是兒童和青少年的聰明與認知水平,而更多的是說,這個成長發展階段兒童和青少年的道德發展程度和水平,以及相應的性格特征,基本上決定了他們成年以后的基本狀況。據說國外還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對這種早期道德發展對人生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的研究。而在兒童和青少年成長的這個階段,家庭,及其父母和監護人的責任是非常關鍵的。一旦錯過了這個階段,將來的“補償”往往需要極大的成本,甚至是難以找補的。其二、家庭是道德培養和養成,特別是個人私德形成的關鍵空間。不待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及家庭形態的變化,家庭教育的職能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其中,有些職能逐漸轉移出去,包括職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等;而有些則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如情感的培養等。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如何變化,道德教育,包括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能力的培養始終是家庭教育最重要和基本的職能。尤為根本的是,作為社會公德的重要基礎,以及德育的出發點,個人私德的培養必須真正立足于家庭教育,而家庭也正是這種私德養成的不可替代的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在整個德育過程中,特別是對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獨特的責任與功能。
《指導意見》不僅僅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實施提出了十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更加重要的是,它從整個國家教育改革的宏觀層面,特別是從如何進一步加強與完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不斷深化改革家庭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和思路。這些內容與要求可以說是真正抓住了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短板”。坦率地說,盡管這些年基礎教育的學校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與家庭教育之間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其成效受到了內在的抑制和損耗。按照世界著名教育學家杜威的觀點,這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分離,則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費”。而且,根據某些教育科學研究的成果和結論,學校及其老師與學生及父母等之間相互的溝通、聯系與合作,將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發展水平與認知水平。所以,如何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根據國際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關系的有關理論,過去傳統的“順序模式”,即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分別先后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發揮中各自的重要作用,正在轉變為一種新的“重疊模式”,即在兒童和青少年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都相互聯系地共同發揮著整體的作用,形成一種整合的優勢。因此,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機制如何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也已經成為了國際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吨笇б庖姟贩浅<皶r地適應了教育深化改革的這種內在趨勢,結合中國的實際,明確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建立家長委員會,包括建立年級、班級家長委員會。同時要求中小學幼兒園將家長委員會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訂家長委員會章程,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重要任務。并且對家長委員會的具體工作內涵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另外,《指導意見》還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要密切配合婦聯、衛計委、關工委等相關部門,在師資隊伍、固定場所、教學計劃、活動開展等方面給予協助,支持辦好家長學校。中小學幼兒園要把家長學校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部署,對家長學校的建設提出明確的要求,由此使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者之間的整合獲得了一個非?,F實的基礎,進而也將非常有效地直接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進一步提高整個基礎教育的質量和國民的總體素質。
《指導意見》的頒布,為家庭教育工作的改革發展提供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機遇,給家庭教育工作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空間。但必須強調的是,家庭教育的改革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參與,包括不同部門的協調,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實現家庭教育和整個教育深化改革的目標。(清華大學教授 謝維和)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