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初為人父的我深有感觸?!巴映升?,望女成鳳”自古以來就是做父母的愿望,但當下的家長卻把這種愿望更多的寄托于學校教育。為人父母是一種幸福,但更多的是責任。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只有用心去畫才會畫出得意的“作品”。落實《意見》,不妨讓初為人父的我們先一起思考如何做個好家長。
——蹲下“身子”,做個“孩子”
家長應當是孩子成長中的伙伴,是孩子親密無間的朋友?!兑庖姟方o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家長提出了不同要求,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家長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走進孩子的世界。和他們同學習、同娛樂、共成長,共進步。只有蹲下身去,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從孩子幼小時候起,就和他一起做游戲,唱兒歌,從小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覺得有爸爸、媽媽這兩個玩伴陪著他成長,他不會孤獨,很快樂。同時,也讓他從小真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不僅是他的玩伴,還是他的競爭對手,陪他一起學習,一起鍛煉,一起勞動。讓他在競爭中成長?,F在有很多的家長都覺得和自己的孩子沒有什么共同語言,孩子也不聽自己的話,很叛逆。家長和孩子的沒“交集”。做家長的也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我們做了些什么?在家里孩子聽到最多的三名話可能是“快寫作業呀!”,“快吃飯啦!”,“快睡覺呀!”。孩子在想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做家長的一無所知。因為你不是他信賴的、最好的伙伴。
讓我們每一位年青的家長再做一回“孩子”吧!
——放下“架子”,做好“樣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曾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播撒一種榜樣,我們能夠時時看到奮斗的目標和參照物。榜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一個人、一件事、一段話語,看似平凡簡單,卻能點燃許多人心中的激情與夢想?!兑庖姟访鞔_指出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積極人格榜樣,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父母、誠實為人、誠實做事,激發學習興趣,樹立正確成才觀,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長自己要做到。
在生活中和孩子對話時,往往會聽到:“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就該那樣!”?!澳悻F在做的這些,我小時候都做過,比你做得還好!”。父母在家里就是一個權威,高高在上。不愿意放下“架子”,殊不知父母們的一言一行,孩子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身教重于言傳,父母想要孩子具有怎樣的行為,首先父母就得起到表率作用。因為孩子的效仿能力是極強的,而父母又是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不經意間的言行也許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眼里那可能就是一個標準。孩子會無意識地在不知不覺間就接受了父母的行為方式,并單純地理解為按父母那樣做就是正確的。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拿起“鏡子”,多想“點子”
教育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更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要普及家教知識,更新家長觀念,提升育人水平。眾所周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的故事,從陶行知老先生的身上,筆者深刻地感到:教育者要手持放大鏡,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采取的方式和態度不同,產生的結果也會不同。也許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贊美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因此家長要用心去讀,多想些點子,因人而教,不要總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其他孩子的長處比。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適時、適度地肯定孩子的長處。有的孩子聰明活潑、興趣廣泛、但不夠認真,而有的孩子穩重刻苦,做事認真細致,但又不開朗。關鍵是父母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慧眼,對孩子全面客觀地評價,幫助他們發揮優點,彌補不補。允許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方式?,F在家庭教育中“跟風”味道較濃,少數家長沒有結合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是看別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別人都這么做,我也這么做。這往往適得其反,傷害了孩子。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在這所學校里應是孩子的好伙伴,好榜樣,好老師?。ê笔∫硕际薪逃盅b備站副站長 劉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