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家庭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越來越被重視。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十分及時。其中提出了要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廣大家長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文件中的這些表述切中時弊,提綱挈領,啟人深思。為人父母,是緣分,是良知,更是責任。落實家長主體作用是深化家庭教育的魂。家長自我責任意識的一念之差,反映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卻是天淵之別。有心做好家長,才能努力做好家長。落實《意見》,不妨讓我們先一起思考如何做好家長。
——家長才是真的老師
人是環境的映射和集合。最重要的環境是家庭?!段闯赡耆吮Wo法》明確,父母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作為家長,天然是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生老師。這個老師的稱謂,不是職業,卻是比學校老師更職業化的職業。因為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全面充分。孩子在學校,只是一個階段。老師對孩子,只是對待幾十人甚至是上百人、上千人之一。而孩子止于家長卻是全部和永久。所以,我們在強調教師把身心全部奉獻給孩子的同時。不能指望老師的作用大于家長的作用,因為是有限度的。孩子的成長,根本上最該依靠家長。由此,我們說,家長,你才是孩子真正的老師。這不是替學校推卸責任,而是在光榮的名義下,提醒應有的責任。更遠一些,從生命繁衍本質看,老師之于孩子的意義更是不能和家長同日而語。想一想,孩子是老師的什么,又是家長的什么?
——孩子承載家庭希望
民間常講三世因果。我看這個問題,不是靈魂的輪回,而是生活方式和習慣的延續。非要和利益掛鉤的話,就是下一代能夠達到家長期待中的優秀。工業文明造就的社會形態,使傳統的家庭結構和代際關系開始松散分離,未來社會家長和對孩子成功的期待可能不會那么強烈。但當前社會轉型期,這種期待依然十分強烈。從上各種補習班、學習奧數,千方百計擇校等現象看,有古人望子成龍之渴望,而無古人涵養家風、實施家教之理性和涵養?!兑庖姟孵r明指出,由于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水平不高、教育資源匱乏、體制機制不健全、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還沒有形成合力等問題,導致家庭教育在育人方面出現了一些違背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現象,制約了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了給孩子一個光明而苛責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因為我認為,借用民俗的話語方式,孩子就是家長的來生。當然,前世指的就是我們的父母。由此看,努力教育好孩子就是在修來生,這比虛無縹緲的“三世因果”靈魂轉世說,還有可見性和努力價值。由此看,家庭教育是家長最重要的使命??墒?,該如何對得起這個使命呢?
——身教勝于言傳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無疑是主體。發揮主體作用,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兑庖姟诽岢隽艘幌盗屑议L要做的事情,包括小學生家長要督促孩子堅持體育鍛煉,增長自我保護知識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勵參與勞動,養成良好生活自理習慣和學習習慣,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誠實為人、誠實做事。中學生家長要對孩子開展性別教育、媒介素養教育,培養孩子積極學業態度,與學校配合減輕孩子過重學業負擔,指導孩子學會自主選擇。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其實,我想說,這些都是“用”,真正的“體”,就是一句話:身教勝于言傳。說白了,你想遇到最好的孩子,就要做到最好的自己。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自己先做到,不讓孩子干的事情,家長自己別干。我們做一些反思,您是不是在真心實意陪孩子一起成長。是否抽煙、喝酒、打牌,是否沉迷于電視、網絡和手機,如果家長遠離了這些,當然有資格說教孩子,否則,就是自取其辱。您是否堅持運動,喜歡讀書,做人信守承諾。如果家長做到了,還有必要擔心孩子的健康和成績嗎?成由勤儉敗由奢,自古以來勵志家風是興家之源泉,奢靡父母是敗家之淵藪。我要強調,父親,尤其重要。是真正的導師和榜樣。這就回到一個根本問題,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根本目標是什么,孩子們需要的又是什么?
——一切為的是幸福
有人說,這是個虛無的問題。因為家長要的當然是孩子的成功,只有成功才幸福。請不要拿空洞的幸福來忽悠人,那是阿Q精神。我要說的是,幸福不僅僅是目的,還是手段。做為家長,如果能讓二者統一了,讓孩子在幸福的過程中走向成功,而不是所謂的成功了再返過頭來思考和追尋成功,那就是最好的事情了。這樣的家長才是稱職的家長?!兑庖姟窂娬{,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學齡前兒童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培養孩子健康體魄、良好生活習慣和品德行為,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什么特點、什么規律?不是大人強加給他的特點和規律,而是孩子作為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呈現的傾向性。這種規律和特點從客體角度看是循序漸進,因人、因年齡、因環境、因學習對象而異。從孩子自身來看,就是選擇性喜好和因此產生的接受程度的難易呈現。通俗講,就是“是孩子都貪玩”。只有孩子喜歡,才能有動力。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喜歡上對于未來成長發展乃至成名成業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培養有價值的興趣。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家長,所有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其實都是啟發。因為取代不了,不能替孩子活著,要幫助他們走上很好地活著的道路。
師不必賢于弟子,只要弟子上道了。家長不必賢于孩子,這是我們共同的期待。是家長的夢,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支撐。孩子是未來,家庭教育是港灣,家長是舵手,學校和社會教育是風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 陳東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