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哪一個更重要?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對象自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形成的共識,一是在個體成長及社會同一化的過程中,三種教育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在人格塑造、價值觀培養、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起著基礎性作用;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邊界日益模糊,家庭教育不再是家長自己的事,學校和社會更多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承擔著服務與指導的重要功能。
隨著市場社會的成熟,社會結構、社會層次不斷分化,人們的價值取向日益復雜,生活模式豐富多樣,家庭對子女教育的復雜程度和難度越來越高,社會對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的需求越發迫切而多元,而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無疑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學校承擔家庭教育服務和指導的優勢
1、組織的便利性
中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使得家長對學校有著高度依賴性,學校的家長會一般情況下家長是逢會必到,這就帶來了學校組織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天然便利性。而且,學生對教師的崇拜與服從感也會對家長形成映射作用,學校傳遞的信息不僅對學生具有高度權威性,對家長同樣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引導力。因此,學校組織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具有天然的主導性。
2、師資的專業性
學校教師雖然并不天然是家庭教育的專家,但因期職業素養要求必須具備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學、兒童心理學等專業資質,因而對家庭教育的專業技能有較好的基礎準備。如果教育部門和學校有組織地對校長、幼兒園園長、中小學德育主任、年級長、班主任、德育課老師、團隊干部等人員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就能夠在短時間內組織起一支家庭教育專業師資力量。
此外,由于教師需要經常在工作中和家長溝通交流,對學生及其家長、家庭情況相對比較熟悉,開展起家庭教育輔導工作來能夠有的放矢,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場地的現成性
學校本身就是教學機構,擁有現成的教室,可以無償建立家長學校,提供場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即使社區的家長學?;蚱渌嫘约医虣C構,也可以利用學校場地開展活動。對于社會上營利性家教機構,在法律和政策允許范圍內,也可在學校假期利用學校閑置資源開展家庭教育服務活動的探索。
二、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平臺
1、家長學校
家長學??赡茉O在社區,但最大的可能是設在學校。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各地的家長學校也是以學校陣地為主。這一方面是由于學校組織的便利性,如利用家長會、節假日等時間,都可以組織開展家庭教育輔導;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社區教育的缺失,很多社區還未能建立完善的家教服務功能,既缺場地,又缺師資和經費,因而客觀上造成了學校和社區兩個陣地不平衡的局面。隨著國家社會治理功能的完善,社區家庭教育功能必然會逐步發展起來,屆時,家庭教育將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好地融合,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2、家長委員會
在發達國家,類似家長委員會的組織機構早以有之,主要是代表父母行使教育參與權,參與學校管理,并在家教斡旋、家長教育、健康指導、學校安全、教育資助等方面發揮作用。我國以往的家校溝通主要是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強調的是學校對家長的單向信息傳遞,有一定片面性。隨著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和家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長參與對學校民主管理的權利逐步提上日程。
在各地探索的基礎上,國家在2010年《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要求“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2012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學校家長委員會制度的正式形成。家長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是參與學校管理、參與教育工作以及溝通學校與家庭,其主要職責取向是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信息交流,更偏重于家長對學校的信息傳遞。但毫無疑問,家長委員會也可以很好地承擔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的功能。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家長委員會的重要任務,充分發揮家長群體的優勢,組建家庭教育指導講師團,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培訓講座、經驗交流、主題教育、參觀考察、親子體驗、社會實踐等家庭教育活動。
3、其他
傳統的家長會、家訪、家長約談、家校聯誼會,乃至學校開放日、家長和學生的各種校內體育活動等,都可以賦予其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的部分功能與職責。
三、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及改進
1、領導體制不健全
以往政府對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的要求一般多限于政策號召,系倡導性要求,而非強制性要求。且家庭教育工作以婦聯為主牽頭,對學校沒有硬約束力,導致學校對家庭教育認識不高、重視程度不夠,家庭教育工作開展還處于自發性和偶發性階段,家教服務與指導的水平和質量也不能滿足廣大家長需求。明確教育行政部門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職責,強化對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行政領導,是促使學校重視和全面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近日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路,對關鍵環節做出了明確規定,應該說就是順應時勢,針對當前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最大薄弱點采取的有力措施。健全領導體制關鍵是強化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校長的責任,促使各級教育部門把學校的家庭教育工作真正重視起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對學校及領導的業務考核范圍,促進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工作全面開展。
2、工作機制不完善
針對目前多數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機構不健全、場所不固定、人員不穩定、活動不規范等隨意性和偶發性的現象,必須對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工作提出量化要求,在工作機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一整套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制度體系。如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規定每個學校設立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固定活動場所,每學期開展一定期數的家教指導服務。臺灣的《家庭教育法》規定,“高中以下學校,每學年要在正式課程以外再實施4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边@一點我們是可以借鑒的。各學校應將家庭教育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明確專人負責,在預算中劃撥專項經費,用于活動開展和專業指導教師的培訓提高。對每期家教指導活動要建立評價反饋機制,作為對活動本身和教師業績進行考核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對家長的幫助和引導作用。
3、家庭教育指導的教材和內容建設滯緩
造成學校家庭教育工作質量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開展指導服務活動的教材及相關配套資料,教師只能憑借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和有限的參考資料進行備課,從而影響教學指導效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發揮教育行政部門的組織力量,充分利用社會專家咨詢組織、學術團體和智庫的優勢,編寫若干系統的家庭教育指南和參考資料。各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按照課程建設的標準,選用好教學指導用書和家長參考資料。我國家庭教育研究起步較晚,上世紀80年代末才有高校開設家庭教育選修課,90年代初個別師范高校開設了家庭教育碩士培養方向,高層次高水平的科研機構更少。因此,從國家層面來講,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是,可在現有“教育學”學科下,增設“家庭教育”的二級學科,作為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等學科的一個交叉學科。相應地,可在師范本科階段增設家庭教育專業,在研究生階段增設家庭教育博、碩士學科或方向,引導大學和科研機構將家庭教育作為重要課題,開展理論學術研究和實證研究,為基層一線開展好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提供專業學術支撐。
四、學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工作的關系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工作,這是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凹彝ソ逃ぷ鳌笔欠沼凇凹彝ソ逃钡?,是為了幫助和引導家長更好地實施家庭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提高學習效果而提供的家教知識技能、成功經驗作法等服務。學校以及教師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家長或家庭成員才是其實施者。學校從事的始終是對家庭教育的服務與指導,而不是家庭教育本身。家庭教育的實施場所主要是在家庭(當然不局限于家庭),而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場所則主要是學校、社區或其他家庭服務機構。宏觀上講,學校的家庭教育工作是整體家庭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
2、學校與其他家庭教育工作機構的關系
明確了家庭教育工作是服務于家庭教育的,那么,學校在“家庭教育”中就不是主體地位,而是輔助地位。即使是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學校與社區的家庭教育機構以及社會上其他公益團體舉辦的家教機構,乃至市場運營的營利性家教機構,都是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的提供者,是平等的關系。學校應當破除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學校中心論”,主動與其他家教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為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提供良好服務和幫助。從政府管理層面講,婦聯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密切合作關系沒有改變,教育部門應當繼續支持和配合婦聯組織,爭取其他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關心幫助,共同做好全社會的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工作,促進家教事業健康發展,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融合,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3、對家長的一般服務與對特殊家庭開展指導服務工作的關系
學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除做好對所有學生家長的普及性教育服務外,更要特別關注那些特殊家庭的家教服務。據教育部2014年統計數據,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有36.8萬人,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有1063.9萬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1061.6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對這些家庭來說,孩子的成長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家庭教育更顯重要。此外,還有那些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犯罪家庭等,也都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家教指導與服務。學校和社會應當對他們給予特別的關注。正如短板決定盛水量的“木桶效應”一樣,對特殊家庭的家教服務水平決定著整體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影響著千千萬萬家庭的教育質量和生活水平,也深刻影響著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大局。(山西省教育廳思政處處長 師東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