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隴中大山,已是寒氣襲人??稍诟拭C省會寧縣丁家溝中心小學,教室里卻暖意融融。這學期初,這所鄉村學校搬進了新建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通了暖氣,孩子們再也不為過冬發愁。
在這個新建成的學校里,有一間名為“夢想課堂”的教室,教室里6個人一組,每人配置了一臺平板電腦。二年級小學生郭欣瑜最愛在這里上課,因為在“夢想課堂”,她能“看視頻、聽音樂,找到自己想看的東西”。
“老師去過北京,同學們去過哪個城市?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這一天,“夢想課堂”的話題是“你去過哪個城市,這個城市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師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后,讓同學們介紹自己去大城市的見聞。
課堂上,同學們踴躍發言,爭著講述自己去大城市的所見所聞。而從發言看,大部分同學只能講講到過哪個景點、看到了什么,對具體情況并不是很清楚。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打開桌上的平板電腦,通過搜索,欣賞不同城市的風景,同時,也了解了城市的歷史文化。
“夢想課堂”是會寧縣農村學校專門建設的一個開放式教學平臺。在這個教學平臺上,每個學生都有一臺平板電腦,電腦里有相關課程的各種資料?!皦粝胝n堂”的內容全為開放式話題,每個同學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同時,老師教授學生掌握在網上自己搜索知識的方法,通過自己挖掘,進一步拓展知識。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在‘夢想課堂’,通過開放式的話題,激發學生去探究,進而教會探尋知識的方法?!痹跁幙h教育局黨委書記汪自仁看來,“夢想課堂”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培育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的確給農村孩子打開了一扇窗”。
汪自仁介紹說,在會寧全縣,已經有69所小學建設了“夢想課堂”,在農村,中心小學以上的所有學校也都實現了全覆蓋。每個“夢想課堂”建設需要15萬元,其中10萬元由上海的一家基金會贊助,縣財政配套5萬元。
不只在會寧,隨著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普及,甘肅民族地區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也發生了變化。在河西走廊東口的天祝藏族自治縣,偏遠的教學點上,孩子們都能使用數字教學平臺,課堂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抓喜秀龍鄉代乾教學點遠離天??h城。從天??h民族師范學校畢業后,張拉毛東智就來到這個教學點執教。從1988年入職,一干就是20多年。
一直以來,教學點上老師少,張拉毛東智上過所有小學開設的課程。由于教學點離縣城和鄉鎮遠,生活不便,這些年,張拉毛東智照顧了小家和大家,一年到頭總是在忙綠。
近年來,隨著教學點辦學條件的改善,張拉毛東智漸漸發現,自己承擔的課程少了,同時,上課時身邊又有一個“好幫手”。他說的“幫手”,正是遠程教育數字資源。
張拉毛東智承擔全校的音樂課,他不但要教漢語歌曲,同時,還要給學生教藏歌。他只會幾首校園歌曲,可孩子們希望能唱最新流行的歌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他自己沒地方學,也教不了學生。這讓他很為難。
自從教學點安裝了數字教學的設備和電腦,張拉毛東智只需要打開資源平臺,就能調出各種新歌,里面還有伴奏,這樣一來,學生們可帶勁兒了;同時,為了教好藏歌,他經常去縣城買些新出的光盤,自己在電腦上先學,學會了再教給學生們?!耙魳氛n上,學生們跟著光盤唱,學起來更快,唱歌再也不走樣了?!睆埨珫|智說。
除了音樂,張拉毛東智還帶藏語文課。多少年來,上藏語文課最突出的問題是有些學生會說不會寫,而有些則會寫不會說。這兩年,教學點上配置了學習藏語的點讀機,藏語文課程都在點讀機里,學生們跟著點讀機學習,不但認識了字,口語發音也很標準,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數字信息資源真是解放了老師,給我們很多幫助,也讓學生學起來更輕松,學得又好,還讓孩子們開闊了眼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睆埨珫|智高興地說。
近年來,甘肅省建立了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面向全省中小學師生提供教育教學信息化資源。同時,甘肅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農村學校普遍受惠。
在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看來,“利用遠程數字教學資源,是彌補鄉村教育資源不足的有效保障”。他認為,甘肅鄉村教育硬件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對于普遍存在的優質教師緊缺的問題,甘肅已出臺一系列支持鄉村教師計劃,正吸引著一批批優秀青年教師扎根鄉村、奉獻鄉村教育,再加上遍布鄉村學校的數字教學資源,農村教育的軟環境必將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將不再是難題。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