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近日,教育部新聞辦組織“綱要5周年、教育新跨越”中央新聞媒體系列采訪團首行——江蘇順利結束!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臺、新華網、人民網等十余家中央新聞單位的20余位記者,深入挖掘江蘇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他們都看到了什么驚喜的變化呢?有圖有真相,往下看吧!
第一站:省教育廳
時間:9月24日上午
9月24日一早,采訪團首先來到省教育廳,和江蘇教育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以全面了解江蘇教育的基本情況。
省教育廳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沈健介紹江蘇省教育的總體情況。這些年來江蘇各地各高校努力工作、積極改革、務實推進,全省教育事業在規模發展、深化改革、教育投入、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發展、人民滿意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丁曉昌則重點介紹教育經費和隨遷子女入學的情況。
教育經費方面, 2014年江蘇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收入達到2080.09億元,位居全國第二,與“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接近60%;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量達到1671.68億元,與“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超過80%。2012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生均財政撥款機制,實現了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零的突破。
隨遷子女就學方面,江蘇省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兩為主”政策,基本實現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的目標。目前,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50萬人,入學率達99%以上,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85%。
第二站:南京蓮花實驗學校
時間:9月24日上午
沒想到,南京蓮花實驗學校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高達80%!這所學校起的作用可大了,不但教育了學生,還改變著家長,讓一個流動人口較大的社區多了幾分文化氣息。
這是科普長廊,大家對墻上各類科學實驗展覽充滿興趣。噫,哥德巴赫猜想也還形象地展示出來,希望孩子們中多幾位數學家!
上面這兩張圖是圖書館,但名字很高大上,叫“閱讀夢工廠”!還有一句口號,叫“踮起腳尖,向天窺望”。明亮的閱覽室中,校長李建華向記者們介紹了蓮花實驗學校學生的“故事”與“溫度”。他說,對一所學校而言,老師應該是溫暖的符號,學校應該是溫暖的田園,教育應該是溫暖的等待和喚醒。
第三站:南京秦淮第二實驗小學
時間:9月24日下午
在這里,外地孩子與本地孩子同坐在一個教室,接受同樣的教育,獲得同等的機會,享受同樣的關愛。
采訪團到達的時候,萌萌的一年級小朋友開始了第一節課,書聲朗朗中大家與三位學生家長進行了交流。家長們說“快樂周三”活動是孩子們的最愛,每個學期都要糾結該選哪門課呢。外地孩子在南京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家長們也是很安心喲。
14點30分,全校800多名小朋友穿著整齊的校服,帶著小足球,開始了足球韻律操活動,小朋友們好有活力??!還有記者發現,有一個班正在上茶道課,中國傳統文化從小就要開始學習!
第四站:江陰市周莊中學
時間:9月25日上午
在江陰市周莊中學,新市民子女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他們是流動的花朵,但都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看藝術樓里,同學們認真地畫畫,上課。紙藝作品很抓人眼球!隨后大家抓緊時間采訪著家長、學生。時間不夠啊,再想停留一會兒!
第五站:江陰市新橋中心小學
時間:9月25日上午
為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新市民子女入學需求,新橋中心小學想出了“兩招”:一招是,穩步擴大學校規模,通過局部拆舊建新、完善配套功能等措施,進行擴容改造;另一招是,改革教師招錄機制,解決師資矛盾。還別說,這兩招兒挺管用。
你看,明亮整潔的教室,人性化的書桌,溫馨的心理咨詢室……國際象棋教室里記者們饒有興趣地看著孩子們下棋。采訪中,記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啥您知道嗎?就是新市民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
第六站: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時間:9月25日中午
采訪團中午沒休息,接著采訪。這勁兒頭小編真是很敬佩,點贊??!錫山高中校園里,建設了人文課程基地、巔峰體育課程基地、“想像?創造”課程基地和云學習課程基地,一下子就將人們想象中“壓力山大”的高中學習生活變得輕松活潑、生動有趣了起來。
在錫山高中,大家每到一處都要發出感嘆,這所中學真的很棒!話劇課、形體課、合唱課……數字化教學設備,設計感十足的閱覽室……有這么好的條件,衷心希望學生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短短的兩天結束了,采訪也在緊張的節奏中順利完成,記者們都不斷說,還想再多看看!
江蘇教育改革發展到底有哪些深入的變化呢?過段時間您再來“微言教育”小坐一下,我們將梳理記者們的筆下、鏡頭中的江蘇教育,看看他們觀察到的變化!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