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藏族學生使用電腦。(崔琳/攝)
圖為藏族學生的宿舍生活。(崔琳/攝)
圖為藏族學生在宿舍復習藏語。(崔琳/攝)
中新網蘭州11月14日電(崔琳)地處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偏遠牧區的“代乾”教學點,始建于1961年,其前身是半日制“馬背小學”,服務半徑為方圓8公里。很長一段時間里,該校教書先生需要每天騎馬進村落、分批次“走教”,久而久之,學生們養成了等待老師的習慣。每逢冬季,孩子們更需要在課余時間拾撿牛糞燒火取暖,安心學習的條件并不具備。
立冬剛過,中新網記者隨采訪團在這里看到,如今的“代乾”已建設成為牧區寄宿制加授藏語文教學點,能夠滿足周邊一至三年級學生接受校園教育的需求,現有4名教師和12名少數民族學生。
記者看到,目前該校教室內安裝了“班班通”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宿舍內高低床、書桌等設施齊全,食堂內整齊擺放著冷凍冰箱、消毒碗柜等廚具,校內整體使用熱水鍋爐供暖系統……昔日的“馬背小學”已經成功轉型為“定居教學點”,師生成功告別“馬背走教”生活。
現年47歲的“雙語”教師張拉毛東智,已在“代乾”就職26個春秋。他向記者介紹,位于天??h抓喜秀龍鄉最偏遠處的代乾小學,高寒濕冷、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教學環境十分惡劣。因為熱愛教育事業,張拉毛東智一面學習漢語,一面復習藏語,很快勝任了“雙語”教學崗位,隨后他還刻骨鉆研,培養的學生總能在抽測考試中名列前茅。
2006年4月至2013年7月,“代乾”向寄宿制教學點過渡的這段時期里,學校無力雇傭炊事員,寄宿生的伙食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張拉毛東智算了一筆賬:與其花百元乃至上千元雇人,還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資助困難學生。想到這兒,他一不做二不休,授課之外親自洗菜、生火、下廚。
“起初,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馬,來回縣城一次就得耗費兩天時間,我只能每周末集中去采購,人力所限供孩子們享用的食物種類并不豐富?!娓谋 ?,縣上安排了專人廚師,路況也得以改善,還有了從學校到縣城的直達車,每天都能采購原料,學生的伙食條件越來越好?!睆埨珫|智如是說。
張拉毛東智提及的“全面改薄”,是指在2014年,為了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由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啟動的重大教育工程項目。今年適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五周年,采訪團此行旨在調研西部教育改革的進展情況。
8歲的何代吉草是就讀于“代乾”,父母在外打工,每年過年才能見到。她告訴記者,現代化電教設備常常把知識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習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她很喜歡在學校的日子,因為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生活,學校里燒的茄子、綠菜也是她的最愛。
隨著“代乾”教學點寄宿制的日益完善,少數民族適齡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力得到了保障,留守兒童問題也隨之解決,牧民們就能夠安心放牧甚至外出打工,收入也逐年提高?!耙郧啊呓獭?,沒有教室鞏固知識,頂多灌灌耳音?!?4歲學生爺爺張拉毛東表示,我們過著出門見牦牛,回家見家長的日子,學不好知識。我們還是希望孩子在定點學校把書念好,能夠走出牧區,生活過得更好些。
此外,采訪團此行走訪的甘肅會寧丁家溝鄉中心小學,3年前還是全縣最差的農村小學之一,而今通過“全面改薄”變身為當地條件最好的農村中心小學。會寧縣教育局黨委書記汪自仁介紹,當地兩年總計超過兩億元用于“改薄”工程,有效解決了農村薄弱地區、薄弱學校教育發展問題。
甘肅省教育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甘肅省已實施“全面改薄”項目1.3萬余個,基本消除義務教育學校D級危房,惠及全省6493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和160萬名在校生。
“作為西部窮省,甘肅目前正在大力開展精準扶貧,教育扶貧被放在首要位?!睂Υ?,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提出建議,應在貧困地區大力推廣學校寄宿制,這樣既能避免干擾,又能解放農村勞動力,從而減少錯學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