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曾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各地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在本月13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是鼓勵各地通過差別化探索,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利益調整中的阻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跟隨教育部組織的“中央新聞單位采訪團——河南行”中看到的校企合作河南模式,我們認為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探索,也為各地解決困擾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多年的撓頭問題———校企合作中“校熱企不熱”提供了思路。
———編者
摸準企業心理,讓校企合作共生共贏
作為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試點之一,校企合作被明確寫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重點項目和改革試點”。走進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學校與企業共建車間的墻上,都寫著12個紅色大字: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工學結合。
實際上,如今對校企合作成功案例信手拈來的院長張震,也曾遭遇“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低谷期。
2006年,學校與北京思威普公司洽談,先后開辦了機電一體化、汽車維修、現代物流3個專業的中德合作班,開始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探索。當時張震想得很簡單,企業給實習的機會,學生能在工作前熟悉企業生產流程,掌握所需技能,到單位后盡快上手,這樣就好了??墒?,事實并非如此。
引廠入校大大縮短了學校與企業的物理距離和技術距離,為教師了解企業實踐,學生實習、實訓提供了便利?!暗@只是校企合作的初級階段?!睆堈鸨硎?,企業砸很多錢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可是有的學生畢業流失到其他學校,有的并不能完全對接本企業需求,而且周期太長了?!斑@樣,企業很難看到短期利益,合作成了單純出錢的事,自然積極性不高?!?/p>
慢慢地,張震摸清了企業的脈搏,也找到了談合作的關鍵。針對部分企業的需求,學校打破剛性的“2.5+0.5”課程周期。如有的企業有自己的生產周期,即淡旺季,這樣一來,學校原來的學生兩年半在校學習,最后半年入廠頂崗實習的課程體系就不夠科學。為滿足企業“搞生產”的需求,學校將教學過程變成生產過程。生產旺季時,讓學生入廠當頂崗工人;沒有生產任務時,企業員工與學生一起回學校,根據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地進行理論學習。學校機械工程系負責人武燕向記者介紹,很多學生對學習感興趣,都是在工廠“工作”過后?!霸谶@個過程中,企業也可派員工到學校充電,以此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支撐企業下一步的發展?!?/p>
隨著辦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開始“挑學生”。據武燕介紹,2015年河南省高職最低錄取分數線是180分,而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大部分學生錄取分數在300分以上,有的專業達到二本的招生分數線。
“三式一型”的探索之路
從2006年的四處碰壁,到2011年學??梢蕴暨x合作企業,張震和學校用了5年時間,在摸爬滾打中探索出“三式一型”的辦學模式。即按照“建工廠式學院、辦產業式專業、開發技術式課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改革發展思路,分別從學院、專業、課程等三個層次構建起相互貫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建工廠式學院是指通過引廠入校、校企共建、送教入企,建成廠中有校、校中有廠、廠校一體的工廠式學院。在張震看來,這是校企合作的基礎和保障。
“建工廠式學院,其重點與難點在發展校辦企業上。學院的校辦企業,應以特色專業為依托,體現工學結合特點,具有企業功能?!钡@種模式,對企業有一定要求。如企業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能發揮教師等專業人員的作用;有一定的勞動密集度,能發揮學生頂崗實習的作用;有一定的專業關聯度,能使專業與產業形成良性互動;企業之間有一定的協作度,能使企業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產業鏈。
按照這一思路,學校自辦了與火電廠配套生產除渣除塵機械設備的校辦工廠,與企業合辦了以電動汽車、非晶變壓器為主要產品的兩個股份制企業,按照專業對接產業引進3家企業在學院辦廠?!斑@些項目覆蓋了學校多數專業,為安排師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頂崗實習提供了保障,進而實現了校企的深度融合?!?/p>
相同的專業,與本科院校相比,職業院校的專業如何辦出自己的特色?這是河南機電近幾年一直探索的課題。根據“工廠式”學院的要求,相對于學術式、教學式等專業模式,學校提出要辦“產業式”專業。即調查市場,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設置符合市場的專業。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與企業需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引入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嘗試分段式、頂崗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照此思路,今年,考慮到無人機應用前景廣闊,學校與鄭州亞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招收約40名學生;學校還開設了無人機公選課,有40多名學生選擇。教學中,企業派出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工程師授課,讓學生得到系統而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在生產經營的同時,企業還以實習周為時段,為學生提供崗位實習和專業技能教育培訓。
“其實,這是一個共贏的工程,我們也得到很多好處?!编嵵輥啺刂悄芸萍加邢薰究偨浝黻惡7甯嬖V記者,從事無人機領域工作的人很少,常常是招聘其他專業的人才后,公司再花費時間、金錢自己培養??墒乾F在,在生產的過程就培養了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大大縮短了入職后培養的時間。此外,企業也可以利用學校強大的知識庫、教師科研力量為公司無人機的研發生產提供助力。
為配合“產業式”專業,學校還提出開發技能式課程,把生產中所涉及的技能分解,按照教育心理學規律將教學內容重新編制。為此,學校成立專題課題組,吸納企業優秀人才、行業專家、專業建設專家等,打破課程的學術體系,按照生產流程要求,以技能作為載體,對課程進行重構。如將機械工程系參與實驗的部分課程,分解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崗位,每個崗位分解出多項技能,技能又與若干實訓設備對照?!懊總€對照點,指導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實訓學生、實訓要求與步驟實現捆綁,做到無縫對接?!蔽溲嘟榻B,現在本科學校的課程與自己當年讀書時沒什么區別,理論沒有太多更新,實踐技能更是涉及不多?!斑@也是為什么工廠反映,職教的學生動手能力更強,容易上手?!?/p>
據悉,近三年,河南機電職業學院的就業率幾乎年年高達100%。
校企合作,政府需更有擔當
在河南省信陽市震雷山風景區,依山坐落著一片千余畝的平橋區職業教育集團公共實訓基地。2009年,在平橋區委書記王繼軍的帶領下,這里開始對職業教育進行創造性的探索,也就是如今業內口中的“平橋模式”。
2011年10月,平橋區成立了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局,被稱為職業教育的“中國第一局”。這是地方政府第一次將教體局的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職能、人社局的技能培訓、就業服務職能整合。該局的成立,明晰了職業教育法的實施主體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責任主體。過去,教育部門管職業教育,不了解企業的用工情況;人社部門管就業服務,不了解學生的資源和所學專業,使得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兩張皮”?!艾F在這兩塊業務歸一個局管,有效地解決了脫節的問題?!毙抨柺薪逃指本珠L何厚謙介紹說。
平橋區政府還規劃用地1156畝,計劃投資8億元,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建設公共實訓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容納2萬名學員學習實訓、就業創業。如今,這一基地已有信陽航空服務學校及上海攜程網、凱林服飾等20余家企業。
王繼軍介紹,在基地,企業在集聚區廠房建成投產前,政府免費提供基地實訓車間,企業可以邊培訓邊生產。企業把生產車間搬進學校,把生產流水線安裝到課堂;職業學校把課堂搬進車間,把學生帶到企業崗位,技師就是老師,員工就是學生。兩三年后廠房建成,企業可利用已培養的人才,迅速投入生產,縮短了企業從落戶到投產的過程,節約了生產成本?!盎貙嵭袆討B管理,企業廠房建起來后便將基地車間騰挪出來給下一個企業用?!蓖趵^軍說,這種既降低產業內遷轉移成本,又提供優越招工環境的模式,吸引了很多企業入駐,舜宇光學集團便是其中之一。該集團曾因用工困難,被迫內遷,2011年5月落腳信陽實訓基地車間。這種邊孵化邊建廠的模式,一年多內,為企業降低了1000萬元的產業轉移成本。集團信陽負責人郭景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廠房建起來時,企業已培訓出600多名熟練工人。這些成為新廠起步的人才班底,目前已有部分走上了管理或工程師崗位。
基地唯一一所職教院?!幽鲜⌒抨柡娇辗諏W校校長劉品生告訴記者,這種模式更方便校企深度合作,企業既是生產車間又是實訓教室,學員既是企業員工又是職校學生。目前該校有10個專業引進和自辦了10個對口企業,良好的辦學模式又吸引了同類型的10余家企業與學校合作,幾乎每個學生在學校就可以找到工作。沒有入駐基地的合作企業,學校還開發了仿真軟件,通過網絡實時把企業的生產過程播放給學生看,并進行互動?!斑@樣的方式,方便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真實環境,盡快上手?!眲⑵飞榻B說。
能夠順利達成校企合作,當然離不開政府的投入。據劉品生介紹,學校單是建設一個波音737模擬飛機,就需要投入約400萬元?!罢畷兔ι暾堈n題補貼、項目獎勵等,解決學校的經濟負擔,讓我們更專注于提升教學質量?!?/p>
“平橋模式”出名后,各地考察者絡繹不絕??墒?年過去了,這一模式至今未被其他地方復制。好卻沒人用,這是為什么?一位不愿具名的長期關注職業教育發展的學者表示,從國家頂層設計看,職業教育與就業服務分別屬于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兩個不同的管理系統?!白尣块T割自己的肉的確很難,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地方‘一把手’給力,強力推動才行。都說職業教育是老大難,可‘老大’出手了就不難?!?/p>
這位專家的回答點明了政府在職業教育及校企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點在《規劃綱要》中也被明確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研究職業教育多年的尹洪斌認為:“政府重視正是河南職業教育大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p>
據了解,2008年以來,河南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投入很多,如采取“財政傾斜投入一點、申報項目爭取一點、對外招商引一點、擔保貸款借一點、土地置換籌一點”等辦法,多渠道籌措職教經費400多億元,其中公共財政累計投入388.7億元,為職教攻堅提供了資金支持。此外,自1997年至今,河南省共出臺27份有關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法規文件,其中2012年印發《河南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試行)》,更是在法律層面規定了政府在推動校企合作中的職責。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