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僅僅是為鄉村教師點贊,也不能僅僅停留于發獎金,而應以啟功獎作為改善鄉村教師境況的起點,切實建立起鄉村教師權利和尊嚴保障系統。
在第3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專門表彰縣及縣以下地區優秀教師的首屆啟功教師獎在北京師范大學頒發。來自老少邊窮島地區的10名從教30年以上的老教師獲獎,每人獲得50萬元人民幣獎金,精神和物質獎勵并舉。(中國新聞網9月9日)
啟功獎此次除了對鄉村教師予以精神上的鼓勵,還拿出實實在在的物質支持,對獲獎者而言不啻為“重獎”,是值得點贊之舉。就在兩天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及優秀鄉村教師代表時,強調要切實落實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使廣大執教農村的教師受尊重、有回報、得發展。而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要集中在他們的基本權利和尊嚴保障上。
就基本權利而言,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偏低成為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地方出現了鄉村教師工資大幅低于當地城鎮教師工資水平的現象。如果橫向比較,一些地方在編的鄉村教師工資收入低于當地村民外出務工人員的平均工資收入。再加上農村教師生活不便,農村留守兒童多,工作時間長,壓力大,需要承擔比城里教師更多的非教學職能和責任。因此,改善鄉村教師的物質待遇成為迫切之舉。
就尊嚴的保障而言,鄉村學校的管理也存在一定問題:鄉村教師意見表達的渠道不通暢,鄉村學校管理者和鄉村教師的關系冷淡現象較普遍。一些形式化卻沒有滿足教師實際需求的培訓,一定程度上也損傷了鄉村教師的尊嚴。教育管理上對城鄉教育的兩種態度更造成鄉村教師尊嚴的損失——在政策措施上,天平似乎總是傾向城市一方。
筆者在農村調查時,還發現一些有損鄉村教師尊嚴的細節,比如鄉村一些年輕干部在教師面前趾高氣揚;個別地方可以投巨資建設校舍、改造危房、桌椅更新,卻對教師的福利設法拖延;不少部門未經周密考慮就任意給鄉村學校和教師發指令。而往深處想,鄉村教師的狀況是由鄉村學生的地位決定的。所以,要徹底改變鄉村教師權利和尊嚴缺乏保障的狀況,就必須從根子上確立村民子女與市民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乃至基礎教育上的權利平等。這種平等在中國已經有了法律依據,但依然還缺少觀念基礎,也缺少相關政策的支撐。
有鑒于此,使廣大執教農村的教師受尊重、有回報、得發展,就不能僅僅是口頭上為鄉村教師點贊,也不能僅僅停留于發獎金,而應以啟功獎作為改善鄉村教師境況的起點,切實建立起鄉村教師權利和尊嚴保障系統?!多l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已要求各地要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依法為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做好鄉村教師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實施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而對照各地實際情況,上述要求還應具體化,尋找機制性的支撐,一是建立正常的表達機制,使鄉村教師有正常的溝通和表達渠道,使鄉村教師對職稱評定、績效工資評定等過程都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與教師相關的各項工作因此變得更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二是建立鄉村教師問題解決的考核機制,把是否有效解決鄉村教師的問題列入對當地縣鄉領導考核的內容。對《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檢查,對實施不到位、成效不明顯的,追究相關負責人的領導責任。三是建立專業的鄉村教育和教師評估體系。在教育均衡和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方面,評估當地的教育政策是否有效推動城鄉教育的發展,是否還存在對鄉村教育及鄉村教師歧視性的政策,是否能體現村民孩子與市民孩子同等享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權利。若有造成不平等的政策和行為,則需督促迅速修改。這才是教師節里送給鄉村教師最美也是最重要的禮物。(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