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對接產業,創新模式,建立“兩服務一反饋”就業工作體系,十年來,學生初次就業率均在98%以上,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好評。近三年,約60%的畢業生進入國有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呈現出就業單位起點高、就業崗位質量高、專業對口標準高的良好態勢。
一、對接產業,培養高端技能人才
“產業結構調整到哪,我們辦學就跟進到哪”。學校與重裝企業風雨同舟、唇齒相依,通過對接產業、創新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對口程度。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一起研究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建立起“快速反應、同步跟進、動態調整”的校企合作機制。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進程中,學校前瞻預判、快速反應,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業集團等輸送緊缺人才。
二、導師服務,全面關懷學生發展
學校創新班級導師制度,著重培養學生產業報國理想信念,重點幫扶就業困難學生。學校領導、中層干部、教授擔任班級導師,全程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在畢業季細致耐心地“一對一”培訓指導。截至11月初,實行導師制后的首屆2014年畢業生中,制造類專業畢業生已基本簽約。
針對貧困生、就業困難學生,學校實施“人盯人”幫扶,通過推薦貧困生參與企業、校友獎助學金項目,使其成為定向培養準員工;在暑期選送困難學生到企業帶薪實習,提早參與就業雙向選擇,并對未就業學生進行跟蹤服務。
三、形成體系,構建整體聯動機制
“要想就業好,多往企業跑,專業大家搞”,學校建立“兩服務一反饋”就業服務體系,保證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雙向提升。堅持全程服務學生,學校全員投入、重心下移、靠前服務,系部主任、書記親自跑市場,專業負責人及教師深入企業收集用人需求,班級導師、輔導員加強與家長、學生的溝通,一對一解決就業困惑;堅持個性化服務企業,學校搶占就業市場高地,建成了5個高端裝備制造業區域就業區。從2007年開始,中國二重鍛壓班、東方汽輪機焊接班、成都公交集團汽修班、京東方科技電子班等“訂單式”班級陸續誕生;堅持科學反饋教學,學校建立招生、就業、教學和學生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對畢業生、用人單位、就業市場和在校生進行跟蹤調研,及時調整招生計劃、專業結構、培養方案等,形成招生、培養和就業的良性循環。(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李登萬)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