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市福田汽車職業中專(諸城市高級技工學校)是一所以培養預備技師、中高級工為主,大學預科、遠程教育、短期培訓為輔的國家重點職業院校。學校占地500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400余人;實行院系兩級管理,設立了汽車、數控、電氣、紡織、商務、信息、現代農業工程系和預科部等七系一部,在校生8000多人。
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我市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部署,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2010年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來,獲得省一等獎13個、全國一等獎7個,每年向社會輸送3000名左右的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就業率100%。2013年,預科部對口升學,考取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本科101人,連續13年列全省同類學校第一;成功舉辦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現代制造技術賽項說明會和中職組模具制造技術賽項。先后榮獲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省技工教育先進集體、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被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確認為第一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并順利通過省級規范化學校驗收。
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軟硬實力同步提升
一是強化專業建設。按照我市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在抓好汽修、數控、紡織服裝等傳統名牌專業的同時,積極培育電梯維保、數維、企業高級文員等社會急需專業。目前擁有省市重點、名牌專業15個,形成涵蓋我市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的7大專業群、近40個專業方向;有20個專業規劃開設一體化教學課程(模塊)100個,在滿足全日制教學需要外,還可滿足企業、社會專業培訓,從而更好的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二是打造名師團隊。采取引進、培訓、企業頂崗鍛煉和組織“能工巧匠”進校園等方式,傾力打造“理實一體化”師資隊伍。新招聘22名碩士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成立名師工作室,聘請3名國家級專家擔任首席顧問,著力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制定了教師能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35周歲以下教師必須取得碩士研究生學歷,全部專任教師取得技師或工程師以上職業資格。目前,學校有全國優秀實習指導教師6人,齊魯名師2人,省首席技師、突出貢獻技師、教學能手22人,高級講師(高級技師)74人,校外特聘教授、講師50人。教師隊伍結構日趨改善,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是改善辦學條件。近年來,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先后投資1億多元,完善服務功能,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實訓水平。改造了食堂、公寓、洗理等學生服務設施,添置數控機床、仿真軟件等實訓設備400余臺套,初步構建起融資源庫、視頻、網絡、多媒體為一體的校園數字管理平臺,建成了總面積3.6萬平方米、可容納3600人同時進行實訓教學的諸城市公共實訓中心。
四是創新德育教育機制。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其他組織協調運轉的工作體系,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國學教育,現代教育理念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探索出一條符合中職學生成長規律的德育教育新路子。2012年,參加全國中職“文明風采大賽”,獲全國一等獎1個、二等獎5個,省一等獎12個。
二、強化內部管理,師生活力同步激發
學校堅持改革創新,深化內部管理,努力構建科學高效、運行暢通、人盡其能的運行管理機制,營造務實、樂教、勤學的良好氛圍。
?。ㄒ唬┝鞒淘僭?。一方面完善管理體制。探索試行系部管理,促進學校管理重心下移。一方面確立“寬基礎、活模塊、一體化”教改目標,細分模塊,推行“項目教學法”,讓學生課堂有老師教、車間有師傅帶,真正做到 “教、學、做”一體。
?。ǘ┲贫葎撔?。試行生均經費管理,就是以學生為基礎,構建責、權、利統一的管理機制。擴大系部在內部分配、教學管理、學生工作等各方面自主權,用多元化的分配方式,激活辦學因素,充分調動全員工作的主動性。
?。ㄈ┩晟贫綄?。建立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機制,推行“項目管理”法,提高規劃、執行、質量監控和服務能力。實行全員績效考核,貫徹“公開、透明、民主、包容”的管理方法,形成既規范又能適應市場變化的動態機制,獎勤罰懶,獎優罰劣。
三、深化校企合作,素質能力同步提高
現代職業教育離不開企業的參與。面對經濟轉型發展機遇,學校主動適應產業市場需求,有效整合學校和企業資源,校企互動,進一步拓展合作內涵,多形式、多層次開展校企合作,由淺層次的就業合作向產教結合縱深推進。
一是強化職業體驗。引入企業文化進校園,近百家企業在學校建成宣傳長廊,開展企業冠名技能競賽、校企聯辦文體活動。推行教學模塊進工廠,學生上課與上崗交替進行,教師到工廠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集輔導與職業體驗于一身,師生教學相長。自2012年至今,學校共派出學生1300多人次到福田奧鈴汽車廠、福田重工、冠泓數控等20多家企業完成相關教學模塊的教學任務,僅汽車工程系就有12個班、學生600多人次,先后到等8家企業進行汽車裝配、車身焊接、汽車后橋等專業模塊的實訓教學。這樣,既滿足了我市企業季節性用工需求,又解決了學校教學資源與生產實踐不匹配的問題,同時,學生在生產中進行崗位認可和職場體驗,實現了學校人與職業人的有效對接。
二是實施冠名培養。按照企業的用人計劃和技能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學生在校三年,第一年安排2-3周到企業見習,行拜師儀式,明確學習目標;第二年安排3個月到企業實習,進行崗位技能認知;第三年頂崗實習,形成崗位技能。校企“零距離”對接,極大提高了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目前,冠名班級50多個,學生3000余人。
三是組建職教集團。聯合2家學校和15家數控設備制造、使用企業,共同組建諸城市數控技術職業教育集團,經教育部批準,在校建立數控應用技術中心,承擔數控裝備的開發、維修及客戶培訓,企業負責學生的模塊化實訓和教師的企業研修。2012年4月,成功承辦了“山東省職業院?,F代制造技術技能大賽”,學校與冠泓數控合作投資1500多萬元,制造、采購設備120多臺(套),高質量搭建起競技平臺,受到省市領導和參賽師生的高度評價。今年6月,承辦了“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模具制造技術賽項”,成功地將山東冠泓數控裝備有限公司的設備植入比賽,冠泓數控的加工中心成為模具大賽的指定設備,此舉使冠泓數控與大連機床等著名品牌站在同一平臺上,為冠泓數控走向全國提供了推介,許多院校拋出了大額訂單,成功地助推了企業擴張。
四是開展社會服務。以實訓中心為平臺,建成了國家和省級中、高職師資培訓基地,設有山東省技師工作站、濰坊市技師工作站,充分利用教學和實訓資源,積極承接全國、省和濰坊市的中高職師資培訓;先后建成了 “巾幗創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培訓基地”、“退伍軍人培訓基地”、“金藍領培訓基地” “福田汽車培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十幾個,開展企業職工崗前、轉崗和技能提升培訓,年組織各種培訓近百期,培訓近萬人次。主動對接區域內主導產業,創辦了國學、數控、信息外包等6個研究所,吸納骨干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教科研,吸收優秀學生帶薪深造,構建起“以研養研、以研助學、服務社會”的教科研互促共進發展格局。
四、繼續深化改革,特色優勢同步培育
?。ㄒ唬┳龊庙攲釉O計。按照“教師做給學生看、學生做給老師和同學看”教學做一體化要求,對學校全部開設專業進行模塊化規劃建設,推行“學分制”。模塊教學設施和教師固定,學生和用人單位可任選模塊,修滿學分,發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實施目標培養。學校廣泛發動,教師自愿報名,專家評審,構筑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專任教師梯次配備的師資隊伍。在此基礎上,學校向每位教師下達教科研任務書,形成人人參與、創新發展合力,并依次確定教師招聘和培養計劃。今年9月新學期起已全面實施。
?。ǘ┩怀鰞群ㄔO。探索有效教學,將生產經營過程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努力實現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評價考核模式“三個轉變”,著力培養技能型人才。一是轉變培養目標。按照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要求,聯合有關高校,以現有專業為基礎,建立互通立交職教體系,形成中級工與中職、高級工與高職、預備技師與職本梯次遞進的培養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目前,與濰坊學院、山東交通學院開展“3+4”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銜接培養已正式招生。二是轉變培養方式。實現“三化”,即:基礎理論教學“多媒體化”,打造魅力課堂,培養學生繼續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職業情操,培養合格市民;技能認知“仿真化”,將技能教學模塊逐步建設仿真教室,引進、開發和聯合開發相結合,充實和完善仿真軟件資源庫,讓學生在虛擬的生產場景操作和體驗,強化技能認知;技能形成“生產化”,依托實訓中心,通過實訓進行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真刀實槍,短兵相接”,讓學生在反復演練中形成技能并固化。三是轉變考核評價模式。成立督導評估機構,建章立制,采取招考分離、引入第三方等方式,對學生技能、理論、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結果和學生就業、升學掛鉤,敞開入口,把嚴出口,確保畢業生質量。
?。ㄈ├^續強化基礎能力建設。下半年,爭創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快建設數字化智慧校園進度;發揮國家“FANUC數控系統應用中心”、“CAXA數控設計與制造教學基地”示范引領作用,積極聯系我市數控行業企業,擴大實驗項目影響,推動數控專業的教學改革。以實訓中心為依托,建成高水平、與企業緊密對接的示范性實訓中心、公共實訓基地。爭取專項資金,添置或更新實訓教學設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努力將實訓中心建成高技能人才繼續教育的平臺,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的平臺,在校學生技能形成的平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平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