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長期堅持服務“三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堅持主動融入行業、融入社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辦學特色鮮明,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成為“科教興魯先進單位”、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山東省首批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院校, 被評為“80后大學生創富榜富豪畢業院校前20強”,是全國惟一上榜的高職院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探索創立了企業顧問、專家常駐、股份合作、訂單培養、文化共建、企業助學、聯合研發、頂崗實習、專家互聘、資源共享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其中股份合作模式成效尤為突出,建成了功能多樣、效益多維、覆蓋所有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共育、過程共管、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
一、實施背景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使命所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山東牧院形成共識。從那時起,學院就從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的高度出發,實行開門辦學,主動服務畜牧企業和農民,大力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在校內實訓基地舉辦工學結合班,強化實踐技能培養。進入新世紀,學院圍繞人才培養和服務能力提升,更加注重校企融合,根植行業沃土,強化內涵建設,探索創新合作模式,逐步由淺層、松散型走上深層、緊密型合作,創出了股份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培養人才的成功道路。
二、合作的原則與目標
股份合作興辦經濟實體的原則是:不求完全擁有,但求充分利用;平等自愿、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建共管、共擔共享。目的是:創新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圍繞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建立健全覆蓋所有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在行業背景下辦學,在職業氛圍中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創業型高職院校,提升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
三、基本做法
找準利益結合點、合作切入點,發揮各自優勢,大力發展校辦產業和校內實訓基地,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體系,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共同參與辦學,共同培養人才。
學院發揮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及學院品牌、社會聲譽等無形資產優勢,吸引國內外大型畜牧企業,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學院占20-40%的股份,成立合資公司。先后與北京大北農集團、山東亞太中慧集團、濰坊鑫盛食品有限公司、安丘奧源食品有限公司、法國格隆集團等,合資合作成立了濰坊天宇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惠康飼料有限公司、山東合力牧業有限公司、頒尼菲克(山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集教學科研、生產經營、科技服務于一體,對內是“校中廠”校內實訓基地,為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服務;對外是各自獨立的企業法人,成立董事會、監事會,完全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共建共管、責任風險共擔、資源利益共享。
學院專家教授擔任合資企業技術經理、技術場長,參與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負責學生實習實訓的指導、教師實踐鍛煉的安排,參與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的開發、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成績的評價等人才培養全過程。企業技術專家受聘為學院兼職教師,擔任實習課教師,同樣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系部與合資企業根據教學計劃和生產經營實際,共同研究制定每學期(包括節假日、周末)實習方案,雙方落實習方案,完成學生實習任務。專業教師則根據教學安排,定期不定期到合資企業頂崗鍛煉。校企雙方共同開展科研和技術推廣,共同面向社會開展科技服務,實驗室、儀器設備、信息資料等資源共享,人員雙崗互聘,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建立、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形成配套的制度體系,確保合作辦學體制機制順暢有效運行,真正實現了校企融合,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
目前合資企業的生產項目涵蓋畜禽品種繁育、推廣,飼料、獸藥、消毒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動物疾病檢測、預防與診療,奶牛、肉牛繁育與高檔乳制品、肉制品加工銷售,畜牧科技研發、培訓等等。合資企業充分發揮學院人才技術力量雄厚、專業體系建設領先和無形資產巨大的優勢,與企業聯合研發飼料、獸藥產品,開發、推廣畜牧養殖新技術,為企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建立安全優質的產品保障體系,創造信譽好、人脈廣的社會環境,迅速打開市場,提高合資企業的美譽度;企業則充分發揮經營管理理念先進、資金充裕、市場信息靈活準確等優勢,提升校內實訓基地水平和服務能力,為師生教學、科研、頂崗實習提供優良的條件、真實的職業環境,大幅提升師生實踐技能、職業素養和科研水平,真正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享共贏。
四、主要成果
五大合資企業就是五大校內實訓基地,實訓項目功能多樣,門類齊全,覆蓋了學院現開設的20個專業,帶動了專業實驗室全面提升,達到了有專業就有校內實習實訓的目標。學院參與合資企業的管理或監管;企業按章程規定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職能,圓滿完成學院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的教學科研、實習實訓的任務,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及人才培養全過程。創立了校企股份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機制、“雙向兼職、雙崗互聘”師資隊伍共建機制、專業和課程資源聯合開發機制、聯合研發和科技服務機制等多種運行機制,實現了“五對接、六結合”,即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技術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學校與企業結合、學生與員工結合、教師與師傅結合、教室與作業場所結合、學習與工作結合、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結合。校企融合共建,創造了優越的教學科研條件,深化了教育教學改革,有力地促進了專業建設。專業教師、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真刀真槍”的技能訓練,全面提高了師生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在校生連續四年奪得全國農業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畢業生常年供不應求,就業率達100%,且創業率達10%以上,遠遠高于全國大學畢業生2%的平均創業率。
合資企業自身也因資源整合、優勢集聚而發展迅猛,成效顯著。飼料公司順利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獸藥廠五條生產線一次性通過了農業部獸藥生產GMP驗收,惠康飼料的有限公司成為省級龍頭企業,管理水平迅速提升。2009年,學院合資合作企業總產值位列全省高校校辦產業第三名。2012年,合資企業銷售總額過10億元,利稅3500萬元。山東合力牧業1200頭良種奶牛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產,高品質有機奶制品投放市場,贏得用戶廣泛好評;二期工程將建成8500頭良種肉牛繁育、屠宰加工和營銷一條龍,定位高端市場,建成后預計年產值達到1.15億元。存欄5000只良種山羊、10萬只良種蘆花雞的天晟公司,預計年銷售額5000萬元。
合資企業營業額巨大,但利潤率不高,就是為了讓利給農民,并示范、帶動農民養殖致富。校企聯合開展的科技研發、科技培訓、技術服務,形成了覆蓋全省、輻射周邊省份的科技服務網絡,以其優質產品、高效服務,深得廣大農民和養殖場(戶)贊譽和歡迎,帶動周邊地區上萬戶農民走上養殖或經營致富路,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學院自身辦學條件改善,“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和專業建設增強,辦學質量和水平提高,充滿活力;學生練就了過硬的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創業就業能力強,畢業生供不應求;合資企業資源整合,優勢突出,競爭力增強,發展后勁十足;農民和畜牧企業得到了科技支持,把學院當作致富的技術靠山,學院、學生、企業、社會都滿意。
五、保障條件
股份合作、融合共建實訓基地的保障條件,一是制度約束,二是利益驅動。
山東牧院堅持培養高端技能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尋求辦學體制機制新突破。牽頭成立了山東畜牧職教集團,成立了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與合作企業簽訂協議,成立多個工作委員會、校企合作辦公室,建章立制,建立會議制度,形成穩定、緊密的契約關系,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臺,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同時,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等內部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促進校企合作的制度體系,為持續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而真正吸引企業參與辦學的,還是互利共享的利益驅動機制本身,企業真切感受到源自合作的利益和優勢,就會自覺自愿地加入到合作辦學隊伍中來,并在其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目前,山東牧院在認真總結校企合作經驗的基礎上,堅持股份合作、強強聯合、融合共建的路子,繼續深化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科研服務能力,以更好的辦學成效實現學子夢、學院夢、企業夢,助圓農民夢、中國夢。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