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公共服務在農村缺乏的問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早在2007年底,諸城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建設農村社區,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化發展,全面開展農村社區化服務與建設,并把農村社區教育同步納入規劃。2009年9月,又依托濰坊工商職業學院,充分利用其師資、設備、基地、課程等資源優勢,成立全國首家農村社區學院——諸城農村社區學院,面向全體農村居民,開展了新型農民教育培訓,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進行了有益探索。諸城農村社區學院也由此被當地居民贊譽為——沒有圍墻的“農民大學”。
一、健全運行機制,加強標準化建設
?。ㄒ唬┩晟平M織機構。農村社區學院實行校務委員會的領導體制,主任由分管副市長兼任,成員由市委宣傳部、組織部、教育局等26個市直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組成,設院長1人,副院長4人。下設社區教育培訓中心、現代遠程教育中心、社區教育研究中心三個中層部門。以“推動全民學習,提升全民素質”為宗旨,以“立足社區,服務社區,為全市經濟建設服務,為全民終身學習服務”為目標,在校務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明確各部門職責,開展社區教育培訓活動。
?。ǘ┱辖逃Y源。整合全市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遠程教育、黨員電教、科普教育、人口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制教育和文體教育等各類教育資源,形成了廣覆蓋、多層次、開放式的社區教育網絡,立足社區,服務農民教育培訓。
?。ㄈ┙∪W絡平臺。在市里成立諸城農村社區學院的同時,在全市13處鎮(街)依托成教學校組建鎮(街)社區分院,在208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成立社區教學站,構建起以農村社區學院為龍頭,13處鎮街分院為骨干,208個社區教學站為基礎的覆蓋全市的三級學習網絡,各級網絡均實現了軟硬件的標準化建設;注重數字化平臺構建,建立諸城終身學習網,積極推進網絡化、數字化學習,滿足全市社區居民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ㄋ模┙⒁幷轮贫?。制訂社區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建立健全責任目標制度、會議制度、資源共享制度、隊伍建設制度、評估檢查制度、獎勵制度等。將全市分成三大片區,建立專職教師包靠鎮(街)制度,深入社區分院及教學站進行業務指導與調研,確保社區教育工作規范運行。
?。ㄎ澹娀瘞熧Y隊伍。建立了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兼職教師和志愿者為主體的三支師資隊伍,建設全市社區教育師資庫。農村社區學院專職教師有132人;聘請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市直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企業和社會上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以及養殖大戶、種植大戶等“土專家”689人作為兼職教師;組織了一批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師、律師、醫生、工人、農業科技人員、在職中小學教師和在校大學生等組成的志愿者隊伍9750名。學院對三支隊伍進行定期培訓,建立表彰獎勵機制,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二、創新工作思路,引領農村社區教育發展
諸城農村社區學院承擔著全市社區教育統籌規劃、資源開發、理論研究、社區培訓、學歷教育、信息傳播和評估指導等重要職責。學院立足當地“三農”發展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把握農村社區教育最前沿;同時,學院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深入農村社區,面向全體居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不拘時間限制、不受空間約束,提供居民所需、解決居民所困,真正辦成了一所沒有圍墻的“農民大學”。
?。ㄒ唬┙y籌規劃。農村社區學院充分發揮在社區教育中的龍頭作用,站在全市的高度,加強與各社區教育委員會成員單位溝通與協調,組織開展全市社區教育大調研,制定全市社區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五年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通過開展市級社區教育培訓、各類主題活動、送教下鄉、社區教育巡講等引領全市社區教育。
?。ǘ┵Y源開發。重視社區居民的培訓需求調研,積極開發各類農民培訓課程,目前已面向農民開設的非學歷教育有11大類69門課程;編寫《特種動物養殖技術》、《農民工進城讀本》等6種社區教育系列讀本、《綠色無公害韭菜栽培技術》、《綠色無公害草莓栽培技術》等38種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系列讀本、《社區教育知識100問》、《新型農民培訓100問》系列培訓知識讀本、諸城特色文化課程5本,內容涵蓋農村實用技術、職業技術、鄉風文明、休閑娛樂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完善社區教育基地建設,形成了“新型農民培訓中心”、“老年活動中心”、“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等一系列特色基地,拓展了社區教育培訓的陣地。
?。ㄈ├碚撗芯?。以項目實驗和課題研究為抓手,推進社區教育理論科研工作。著力開展了“萬名農民進課堂”、“全民讀書節”、“食用菌推廣”、“動物醫院”、“小手拉大手”等項目的實驗工作,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學習品牌;加大課題科研力度,已有11個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十一五”規劃課題結題,新增8個省級“十二五”規劃課題立項,5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總結提煉社區教育發展的經驗做法,編輯出版了《提升農民素質的新機制——諸城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紀實》一書。
?。ㄋ模┥鐓^培訓。圍繞農民教育培訓需求,科學制定專業菜單、技能菜單、管理菜單、文明菜單等培訓菜單,創新實施“學院出菜單、居民選訂單、政府來買單”的“三單聯動”模式,組織市級培訓、送教下鄉、協調指導鎮(街)培訓,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內容豐富的教育培訓活動。年共舉辦各類培訓1200多期,培訓社區居民12萬人次以上。
?。ㄎ澹W歷教育。積極開展農民文化學歷教育,已有農村行政管理、鄉鎮企業管理、畜牧獸醫、食品加工等49個專業。一是掛靠濰坊市經濟學校,開展中專段學歷教育;二是依托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一村一名大學生”、遠程教育、成人函授教育,大力開展農民高等學歷教育。本、??普猩磕杲?000人,在校注冊學員達4000多人。
?。┬畔鞑?。建成并開通山東省第一家農村社區教育專題網站——諸城終身學習網,與全市社區教育各成員單位和鎮(街)社區分院網站進行有效對接,面向全市宣傳農村社區教育;通過印發宣傳彩頁,編發《致廣大社區居民一封信》、居民教育需求調查表、企業需求調查表、一村現狀調查表,深入社區,張貼到每一個村莊,發放到千家萬戶,提高社區教育的知曉率。每月編輯一期《社區教育簡報》,定時發放到全市各部門、分院、社區和村居,搭建社區教育工作的反饋平臺。
?。ㄆ撸┰u估指導。社區學院制定了《社區教育管理細則》、《社區教育督導評估標準》等制度,建立起了社區教育評估體系,推動全市社區教育均衡、健康發展。
三、彰顯教育成效,形成特色品牌
?。ㄒ唬┩卣沽宿r村成人教育的發展空間。創建農村社區學院,服務農民教育培訓,增加了社區服務和社區教育職能,達到了標準化建設,為農村成人教育的健康發展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ǘ┨岣吡松鐓^居民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農村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增強了社區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終身學習觀念,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知識和技能含量,精神生活質量和環境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改善,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
?。ㄈ┡囵B了一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通過發展農村社區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ㄋ模┩苿恿藢W習型城市建設。農村社區學院推動了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城市建設,積極參與全國全民終生學習周活動,并從2011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全市全民終身學習周,形成了全民終身學習品牌。
?。ㄎ澹底只瘜W習邁向新臺階。通過不斷完善、升級諸城終身學習網,開通網上注冊學習,建成數字化學習“學分銀行”,使我市的數字化學習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被評為全國數字化學習先行區。
?。└鞔竺襟w和各級領導給予充分肯定。農村社區學院成立以來,不斷創新思路,形成了特色品牌,獲得了顯著成績,我市先后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教育部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全省首批社區教育示范區”、“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全國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先進城市”、“全國數字化學習先行區”,獲全國社區教育發展成果展示一等獎列第二名;先后迎接了國家、省內外各級領導和社區教育考察團的多次視察和調研;《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大眾日報》、《中國社區教育》、《中國農村教育》、《現代教育》等多家主流媒體給予了報道。
諸城農村社區學院
2013年11月22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