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職業教育基本情況
遼寧位于中國東北地區,省會沈陽,轄14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沈陽、大連)。全省陸地面積14.69萬平方公里,全省有海岸線2920公里,人口4389萬。201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8萬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1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84元。
“十二五”時期是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遼寧的關鍵時期,全省正在加快實施“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兩大國家戰略和“突破遼西北”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產業集成能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未來5年間,我省將重點培育90個百億元以上的工業產業集群。以沈陽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大連的“鉆石港灣”和船舶制造業產業集群、鞍山的鍛造工業園和五金產業園產業集群、撫順的碳纖維和精細化工產業集群、本溪的醫藥產業集群、丹東的環保產業集群,錦州的光伏產業和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營口的光電和微電子產業集群、阜新的皮革加工和林木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遼陽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鐵嶺的改裝車產業集群、朝陽的活性炭產業集群、盤錦的石油和海工裝備產業集群、葫蘆島的CBD和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等為代表的遼寧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現已全面展開。截止2012年底,90個重點產業集群中,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75個,其中過千億元的達到4個。遼寧產業集群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成為14個城市經濟與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全省有中等職業學校463所,其中,普通中專124所,職業高中192所,技工學校146所,成人中專1所 (需要說明的是:146所技工學校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同時掛有職業高中或普通中專的牌子,因此我省中等職業學??倲祵嶋H為400所左右)。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48.4萬人,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為41:59。已立項建設的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學校54所(其中39所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立項建設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95所。在全省42個縣(市)和10個農業人口比重大的郊區建設了52所標準化職業教育中心。全省共有高等職業院校83所(含辦學點),其中獨立設置的職業院校51所,民辦高職院校11所。高職教育年招生10.1萬人,現有在校生28.8萬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為30.8%。已立項建設的省級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學校14所(其中7所為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學校)。
二、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舉措
(一)系統謀劃與設計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與任務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綱要》和《意見》,促進全省職業教育健康發展,2011年遼寧省教育廳制定并印發了《遼寧職業教育強省建設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队媱潯穱@我省職業教育強省建設,從體制機制創新、現代職教體系構建、學校及專業結構布局調整、示范學校和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師資隊伍素質提升、基礎能力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十項行動計劃,24個建設項目,并制定了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加強科學研究、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等保障措施。為了支持和保障《計劃》的順利實施,省本級財政大幅度提高了職業教育專項經費額度,2011年省本級財政共安排職業教育專項經費2.3億元(比2010年的1.2億增長近了一倍),2012和2013年共安排職業教育專項經費4.7億元,未來幾年將保持逐年遞增。
(二)探索構建遼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2011年9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省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我們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遼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我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架的特色在于:在本科及以上教育階段不是將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截然分開,走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而是在保持職業教育本身特有的基本屬性的前提下,在體系的上端實現融合。這種設計的優點在于:第一,它既不破壞一般意義的高等教育結構(或體系),又是在現有教育結構體系基礎上的一種創新;第二,它既考慮到了與國際教育分類標準的一致性,又避免了將職業教育泛化,而造成的抵觸與混亂;第三,既能夠比較清晰的勾劃出相對獨立、類型層次結構相對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又沒有矮化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從而使體系建設的對象、目標和任務更加明確。
2012年起,我們本著邊規劃邊建設、邊實驗邊總結、邊探索邊完善的建設原則,在省內開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實踐。目前,我們已根據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在15所“二本及以上”本科院校已經完成應用技術類本科教育(指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點布局;制定了與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相適應的“中職對口升學”、“??粕究啤闭猩荚囍贫群拖鄳膶嵤┺k法;省財政投入1000萬,由省教育廳組織開發30個應用技術類本科教育和50個中高職一體化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鞍山市正在規劃建立“遼寧省現代職教體系實驗園區”。近兩年來,全省共安排落實中高職銜接、專本科銜接招生計劃40000余人,其中中職升本科計劃達到8000人,專升本9000人。我們將逐步加快體系建設的進程,力爭在2020年以前,建成適應需求、有效銜接、多元立交、具有遼寧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三)扎實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1、穩步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2011年底,我省以鞍山市職教城建設為契機,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鞍山職教城設立鞍山市職教城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職教城內各類職業教育工作,打破了部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破解了困擾職業教育多年的各自為政、多頭管理難題。同時,省級教育和人社部門密切合作,淡化了部門界限,在職責分工不變的前提下,在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示范校評審、實訓基地建設、專業教師培訓、數字教學資源建設、中高職銜接等方面,實現了協調發展、各鑒所長、政策互通、資源共享。
2、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2011年起,在省政府主導下,啟動了省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建設工程。由相關政府業務部門或行業協會組織主管,由示范性職業院校牽頭聯合相關企業和職業院校,組建覆蓋相關產業集群專業類的職業教育集團。目前,我們已經組建了加工制造、汽車服務業、現代農業、儀器儀表、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等6個省級示范性職教集團。省級財政為每個集團撥付500萬元建設專項經費。這些職教集團通過理事會或董事會框架下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生產性實訓基地、“雙證書互通”制度、中高職教育相互銜接、校企合作培訓與技術研發等共建共享任務的驅動,有效地促進了學校、企業、行業、區域之間的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合作發展。
3、大膽探索投資主體多元化辦學。我們以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和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試點,堅持“確保學院主體辦學性質不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升值、確保教職員工編制身份不變、確保學院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原則,開展校企合作投資主體多元化辦學。省教育廳與錦州中石公司簽訂共建協議,確定隸屬于省教育廳的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與錦州石化公司的合作實行股份制辦學,企業培訓中心主任同時任學校黨委書記,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共建師資隊伍,學校是企業的培訓中心、公司是學校的就業基地。幾年來,錦州中石公司為學校投入資金與設備總計7000余萬元,實現了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互利雙贏。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遼寧曙光汽車集團合作創建了二級產業學院--黃海汽車工程學院。校企合作成立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企業全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學院負責運營管理。目前,曙光集團已累計投入3200萬元用于學院建設和管理,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全省現已有30余所職業院校先后與企業進行了合作共建二級院?;驅I的探索與嘗試,為進一步推進我省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四)優化職業教育結構與布局
近年來,省教育廳指導各市,以滿足地區經濟和支柱產業發展對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需求為基礎,以提高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發展的契合度為核心,以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建設和城區集中改造建設為契機,以職業教育園區建設為牽引,整合、優化市域內和城際間各類職教資源配置,強化區域內各類職業教育資源的統籌和綜合利用,堅決調整撤并規模效益小、辦學條件差、專業設置重復、辦學質量低、社會聲譽差的學校,實現同一地區中職學校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通過統籌優化各類別、各層次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撤并了中職學校近百所,剝離、合并或撤銷本科大學附屬的高職院以及調整、撤并獨立設置高職院校15所。
與此同時積極實施職業教育示范(骨干)院校建設計劃。到2012年止,全省共立項建設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示范(骨干)院校7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39所,累計獲得中央財政專項建設資金近5.5億元,地方各級財政配套資金、吸收行業企業投入和學院自籌等建設資金近10億元。今年6月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遼寧省職業教育改革 發展示范學校創建工作的通知》,正式開展了省級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工作。計劃從2013年到2017年,重點建設65所左右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和20所左右省級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省本級財政按照每所高職院校1200萬元、每所中職學校900萬元的標準予以專項建設資金支持,各市(縣)財政等額配套。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46所國家示范(骨干)中高職院校為引領,以85所省級改革發展示范中高職院校為支撐的骨干示范院校隊伍,在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日益突出,有效帶動了全省職業教育的高水平、高質量、特色化發展。
(五)對接遼寧產業集群建設省級示范專業群
2011年,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聯合啟動了“對接產業集群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群”建設項目。這些項目依托各地區產業優勢,通過專業集聚和提升,培育符合遼寧地方經濟和產業集群發展的職業教育品牌專業,提高職業教育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集群建設的能力。同時,通過專業群主干專業的建設,帶動了專業群整體水平的提升,打造專業特色和學校特色,從而引領全校乃至全省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逐步形成以示范專業群為引領,對接我省產業集群建設與發展需求,科學合理的專業結構布局。目前,我省中、高等職業學院校已立項建設省級示范專業群269項,省本級財政投入專項建設經費計1.9億。
(六)創新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職業院校專業核心技能訓練與企業生產活動對接的問題,我省在認真總結和分析以往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經過廣泛的調研和論證,于2011年出臺了《遼寧省職業教育創新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以教學產品為紐帶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標準。我省職業教育創新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核心特色在于:一是每個基地必須設計、選擇具有教學和生產雙重屬性的,能夠覆蓋專業教育核心內容的典型產品,作為貫穿基地建設與組織的紐帶;二是按照企業真實生產的要素和環境配置各種儀器設備,設置相應的環節,尋找并連接職業院校專業教育與企業生產活動的結合點。目前,省本級財政現已投入專項資金4.5億元,支持中高職院校立項建設項目292項。通過創新型實訓基地建設,逐步建立起了基于生產(服務)活動真實情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和師資培訓體系,一批具有全新實訓功能、全新運作模式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已初步形成。
(七)加強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近年來,我省科學貫徹落實《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結合我省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現狀和不同層次的培訓需求,組織開展以專業領域新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能及課程開發技術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院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集中培訓及企業專業實踐;組織開展以提高領導能力、戰略思維和管理水平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院校長培訓。僅近五年來,省財政共投入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專項經費5000余萬元,累計完成職業院校校長、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等國家級培訓近2000人次、省級培訓10000余人次,共評聘中等職業學校教授級高級講師近300名。全省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所占比例為33.5%,提高了16.3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48%,提高了11.2個百分點。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所占比例為87.7%,提高了7.9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實習指導課教師的37.3%,提高了10.8個百分點。
(八)全力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
“十一五”以來,我省以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2007年2月,遼寧省人民政府轉發了《關于推進遼寧省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啟動了遼寧省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2007年以來,省財政及各地配套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專項經費近2.5億元,現已開發了中職主體項目22個,高職主體項目15個,大型仿真模擬實訓教學系統50余個,在30余個重點專業領域初步建成了基礎性資源庫、引導性資源庫和數字化仿真實訓基地。目前,這些數字化教學資源已在全省各級各類職業院校中推廣使用,滿足省內95%以上職業院校在校生學習需要。
在做好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同時,我省注重同步推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與開發。今年初,“遼寧省職業教育效率平臺”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我們正在研發建設省級數字化教學資源自動化、智能化應用平臺,為學生開辟多終端自主學習環境,不但實現自動篩選資源、自動分類資源、智能評價資源,而且能夠實現學生利用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公共場合觸摸電腦等登錄校園網即可進行自主學習,真正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數字資源從教室、電腦機房,走向校園,走向廣大學生身邊。
目前,在全省各級各類職業院校中已形成了重視信息化環境建設、廣泛應用信息化手段的良好氛圍,對全面提升我省信息化建設水平、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2010年起始的全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大賽上我省代表隊,連續四年力拔頭籌。
(九)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級標準化職教中心51所,15所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3所學校被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已成為我省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主陣地。農村職業(成人)教育培訓網絡不斷健全,年約完成各級各類培訓超過100萬人次。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縣級職教中心為主體,以鄉(鎮)、村成人(職業)教育為基礎的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政治、文化、技術教育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自主辦學與聯合辦學并重的多種模式、多種層次、多種規格、多種功能的農村職業教育辦學體系。
“十二五”期間,我省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大規模流動已成趨勢,適齡人口持續下降,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積極實施,這些大的社會變革賦予了縣級職教中心新的歷史使命。它必須真正發展成為農村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基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基地、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基地、縣域經濟發展壯大所需的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區域先進文化的培育和傳播基地。為區域“三農”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實現區域居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因此,我省現已開始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全省職教中心進行新一輪的規劃與調整。對設立在縣域面積比較大,人口相對眾多,城鎮化率不是很高,縣域內職業教育、成人教育資源相對豐富地區的職教中心,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并重,不斷提高育人質量,尤其是現有的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設單位,促使其向農村職業學院方向發展;對設立在中心城市郊區以及“有縣無城”的職教中心,原則上不再舉辦學歷職業教育,以社區教育為主,并承擔起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培訓和本區域農民轉化為市民所需接受的培訓工作。我們將通過實施分類指導,設計選擇新的發展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務我省新農村建設,為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三、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經驗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環境好
長期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并支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僅近十年來,我省分別于2003年、2006年兩次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2011年,又編制印發了《遼寧職業教育強省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省本級財政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由2002年的300萬增長至2011年的2.3億元,增長了近80倍,而且“十二五”期間將保持逐年遞增,為我省職業教育創設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建設了一支高水平職業教育專家隊伍
我省組建了一支專兼結合的觀念新、專業水平高、創新意識強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專家隊伍,參與我省職業教育發展政策、制度的制定,開展職業教育體制、機制、體系和培養模式等理論與實踐課題的研究工作,為我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與理論支持。
(三)立足實際,注重實效,扎實推進內涵建設
我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堅持立足于遼寧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研究制定職業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具體項目設計上,力求不躁進,不盲從,不折騰,扎扎實實抓內涵建設,注重工作的質量與效果,不搞形式主義。
四、我省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我省職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亟需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的大環境還有待強化。各地、各職業院校不同程度存在著重形式輕內涵、重文件輕落實、重規模輕質量等現象。特別是各級政府主要領導還沒有真正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教育公平、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認識、研究與擺布職業教育工作。部分地區在職業教育統籌與規劃、經費投入保障、基礎能力建設、布局結構調整等方面政府還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是職業教育服務于經濟建設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的理念不夠先進,對經濟形勢走向、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的變化反應不夠敏捷,專業設置與本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不相適應,人才培養的類型、層次、結構還滿足不了需要,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不夠緊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效,教育教學質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建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要求。
三是制度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保障職業教育經費持續穩定增長的機制還不十分健全,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在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還沒有形成有效促進校企密切合作、行業指導的政策制度保障;職業院校編制管理辦法、專業師資培養和引入機制還有待于逐步建立和完善。
四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尚不完善。從國家層面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設計上還需要進一步明晰,特別是??埔陨蠈哟温殬I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技能型人才等級、類別劃分的對應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另外教育內部思想認識、教育觀念還遠沒有達成共識,政策措施也沒有跟進??傊?,我們的試驗缺乏必要的政策與理論指導。
下一步,我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將立足于遼寧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博采眾家之長,彌補自身之短,切實貫徹落實《綱要》和《意見》的要求,以實施國家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為契機,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實施職業教育強省建設五年行動計劃項目為載體,穩步推進遼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體制機制改革、布局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加快推進示范院校、示范專業(群)、創新型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和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面向農村和面向成人的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服務于經濟建設的能力,力爭早日實現建設遼寧職教強省的戰略目標!
遼寧省教育廳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