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只要用心,沒有什么不可以。
隱形翅膀,尋夢啟點
2008年承載著希望與夢想,我來到了理想的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剛入學的大學新生對什么都充滿著好奇與新鮮,而我的心里卻始終裝著另一件事: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父母都已年過六十,只靠務農為生,培養出我和哥哥兩名大學生,我們是父母的自豪和驕傲……每想到此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時刻壓著我,我不止一次在想,是不是該做些兼職來掙錢養活自己,我能做什么?我應該做什么?如果我因為做大量的兼職耽誤了學習,我是否會后悔?是否會讓父母感到失望?這些問題在總在我的腦中閃現,我心里無比矛盾,一度陷入迷茫。
但我深知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省吃儉用攢出來的,我必須靠自己去奮斗,這是我應該也必須承擔的責任。有時候,一想到父母如此年紀還在為我辛勞,我就心如刀割。直到聽學長向我介紹了國家對大學生的資助政策之后,我才真正找到了人生之路,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學習的動力。如果我一味地想著到外邊去做兼職掙錢,結果是荒廢了學業得不償失。從那時起我立志好好學習,在學習時間充裕的情況下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鍛煉能力。
漸漸地,我熟悉了大學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經過一年的努力學習我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我很慶幸,我不必再為生活費和學費而心煩。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得知順利獲得貸款的消息之后,家里人都很高興,憨厚的父母只知道一個勁地說國家政策真好,共產黨真好。對我而言,國家的資助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讓我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當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發放到我手中時,我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感動與感激。國家資助對于我們這樣的貧困生而言,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和心靈上的慰藉,讓我們感受到了國家和學校對我們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愛,使我們變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我們這些受資助的貧困生真的非常感謝國家的資助政策,是它讓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和希望,它就像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讓生命充滿希望與活力。除了感恩與感謝,我想不出來更好的辭藻來表達我內心的感受。
正是因為有了國家的種種資助政策和學校老師的關懷,讓我感受到溫暖,讓我能安心學習,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國家給了我們物質上的資助,我們就要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勵志獎學金充分鼓勵了像我們這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使我們在接受國家資助的同時又產生了很大的學習動力,我唯有好好的學習,才能回報祖國、學校、老師、父母對我的支持與幫助。這不僅僅是對資助之源的感恩,更是在感恩之余對自己的鞭策。
國家的各種資助政策給了我一雙隱形的翅膀,給了我翱翔的力量,給了我追逐夢想的勇氣,給了我尋夢的信心,開啟了我尋夢的啟點。
自強不息,追夢成長
如今回首大學的點點滴滴,這期間有著太多的記憶,有過激動,有過悲傷,有過希望,有過迷茫,有過感動……但我一直堅信只有付出才有收獲,不勞而獲的事情可能有,但我相信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有國家政策的支持,我一定會實現我的夢想——有志者事竟成。
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目標,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我一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邊努力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大一下學期的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調整中我以優異的成績入選;在大學期間,我特別關注學校學院組織的活動,并積極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四年來先后參加了數學建模競賽,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光電競賽,第三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第六屆“畢昇杯”全國電子創新設計競賽,第八屆全國周培源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大賽,以負責人身份申請了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在2009年下半年,學校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開始申請,創新實驗區每一名學生都配有專職指導教師,實現四年導師一對一全程指導,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團隊積極收集整理資料、確定項目內容、提出項目實施方案、完成項目論證,最終順利通過專家組的審核,成功獲得立項。我作為負責人,完成的主要工作是根據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完成項目的總體設計;確定工作內容,分配工作任務,協調成員間的關系,確保項目質量。在這期間使我得到很大的鍛煉,不論是信息整合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問題處理能力都得以提高。另外以我們全向運動主動避障機器人項目為藍本撰寫的論文《全向運動主動避障機器人的設計與系統模型分析》在2010年10月舉行的長春理工大學首屆創新論壇中,從參賽的1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受到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以機電工程學院唯一論文獲獎者的身份獲得長春理工大學首屆創新論壇最佳學術論文。
2010年9月我代表學校赴重慶參加第三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大賽,在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等985高校以及包括香港高校在內的全國106所大學的近千名同學同臺競技中,憑借扎實的功底,穩定的發揮,最終榮獲機械類建模國家級一等獎、個人全能國家級二等獎,通過這次比賽使我結識了很多外校的同學,增長了見識。
2011年5月代表學校赴北京理工大學參加第八屆“畢昇杯”全國電子創新設計競賽,經過層層選拔,在全國158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本科組一等獎。
2011年6月參加第八屆全國周培源力學競賽,憑借著對知識的熟練掌握,穩定的發揮,取得了國家優勝獎,吉林省二等獎的好成績。
正是因為不斷的努力,我的學習成績才能始終名列前茅,先后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正榮獎學金、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優秀畢業設計一等獎等一系列的榮譽,但是我深深的懂得我沒有驕傲的資本,有的只是農村孩子的樸實、有的是內心的一種無法言語的感恩。
2011年9月學校開始推薦免試研究生的選拔,正是憑借著三年多一點一滴的積累,使我有機會參加推免生考核,經過層層的選拔,我最終以綜合測評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學術型推免生資格,9月19日順利通過了面試,保送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機器人研究所讀研深造。在長春理工這幾年跟著老師做項目的經歷使我對機器人深深的著迷,于是讀研期間,我繼續跟隨導師進行機器人方向的研究學習。雖然這里高手如云,但是我不害怕、不畏縮、不膽怯、不自卑。我相信通過我一年的努力拼搏,明年會取得更好的成績。母校和國家給與我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園地,更多的是一種追求知識的渴望,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而所有這一切都是歸于我有一座堅實穩固的靠山——國家的資助,讓我安心從容的好好學習,不為學費而發愁。
珍惜當下,感恩于心
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我多次參加競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離不開老師和學長的教導和幫助。在大三下學期我和幾個同學一起組建了直接接受學院教學副院長領導的協會——長春理工大學機械創新協會。這是一個有別于任何一個校園團體的組織,我們成立協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學弟學妹們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學弟學妹們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使大家少走彎路;同時也為學院的機械創新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大賽,3D動力大賽等國家級省級大賽的選拔提供了一個途徑。
這四年我都是在學校里度過,受著國家政策的資助,我也想回報社會。我利用大四下學期的空閑時間,申請實習以彌補沒有工作經驗的缺憾,同時又可以早早進入社會,奉獻國家,奉獻社會。經過嚴格的面試,我成功申請了世界500強企業“李爾集團”在長春的獨資子公司--長春李爾汽車內飾件系統有限公司質量實驗室實習生一職,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先進的企業文化,人性化的人文關懷,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真誠的同事和平易近人的領導。這次實習豐富著我的課余生活,為自己進一步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今后進入社會、融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等多種方式形成的資助體系,使我這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同時又鼓勵了我,珍惜現在,更加努力奮斗,早日回報國家和社會。
當我每一次受到國家資助時,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當自己感到無助的時候,國家的資助就如同雪中送炭,在寒冬里溫暖我,傳遞的不止是溫度,更重要的是鼓勵、支持、信任、責任。使我的內心不斷變的強大,讓我的心靈在充滿感恩的氛圍中接受洗禮。
感恩的同時,我也感到更多的責任和壓力,而這些激勵我再接再厲,繼續前行。一方面,我深切感受到了國家對于我們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的關愛和支持。另一方面,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國家對我們的期望與要求。在國家為我們解除后顧之憂之時,我們更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獲得更大的進步,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今天的我們接受來自社會的捐助和學校的補助,明天的我們一定會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我們會不斷鍛煉自己,用努力搏出屬于自己的路。也會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溫暖的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在社會和國家需要我的時候,義不容辭。
冬天已經悄悄地走來,但我感受的不是嚴寒而是春的融融暖意。這個寒冷的冬天我看到的不是紛飛的大雪而是朵朵清香的白梅。這個冬天,我將在哈工大再次借助國家資助這個隱形的翅膀,乘風破浪,激流勇進,不斷地奮力前行,回報社會,回報祖國。
【受助感悟】人生是需要感恩的,國家、學校、社會給予我們資助,我們就更應該學會去感恩社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會感恩的人。(長春理工大學 馬國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