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組織召開了中小學“科學減負 優化作業”專題研討會,梳理各個區縣中小學推進科學減負的成功案例,要求教育工作者將優化作業作為科學減負的突破口,持續深入推進減負工作。
北京小學:
四季課程系統減負
課程是育人的載體,也是實現減負的途徑。北京小學提出構建以“四季課程”為特色的整體性學校課程體系,包含“2-1-2-1”的學程模式及“四季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以一學期為周期,即“2個月+1周+2個月+1周”。其中第一個“2”為每學期前兩個月,在此期間有計劃地實施基礎性課程;第一個“1”為期中時段的一周,各年級學生集中開展實踐性課程,由教師設計、開發并組織實施;第二個“2”為每學期后兩個月,繼續有計劃地推進基礎性課程實施;第二個“1”為寒(暑)假期間,為期1周(或1旬)的綜合性實踐學習。
此模式通過在每學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各安排一次“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周”,更有效地整合科技、美育、體育、德育等綜合實踐內容。具體來看:春天,萬物復蘇,因而設定為“律動健身周”;夏天,炎熱酷暑,因而設定為“讀書實踐周”;秋天,天高云淡,因此設為“科技創意周”;冬天,春節將至,因此設為“傳統文化周”。
北京小學的四季課程并非課程的簡單調整,而是與學校深化課堂、改革課時、研究作業、指導課余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共同組成了學校整體課程改革體系。北京小學將原來的每天6節40分鐘的大課,調整為每天7節。前三節課為35分鐘,主要進行語文、數學的教學,后四節為30分鐘,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這樣課時的總量沒有超過國家的總課時量,但每天能保證語文、數學、體育課各一節,同時每周4天有英語課。
北京小學還緊扣學科培養目標,嚴格控制作業數量,編印了北京小學語文、數學學本系列。為此,學校每年拿出近10萬元印制學本,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學本受到學生的歡迎、家長的稱贊,學生不盲目購買作業練習冊,家長也不購買教輔材料。經過多年檢驗,學校已成為北京市學生負擔輕、質量高的典型代表。
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STRONG>
科學設計讓作業“瘦身”
北京一師附小推行快樂教育已經27年,形成一套讓作業瘦身的系統做法。
1.讓作業“瘦下去”——親自完成,精減習題
重復性作業是學生的負擔之一。一師附小要求教師布置作業前把課后的練習題親自做一遍,并在完成后進行認真的分析,結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以及學生課上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給學生挑選一些題目。去除那些編排雷同,或練習意義不大的題目。達到了鞏固練習的目的,同時減少了學生的作業量。
2.讓作業“走進來”——有效教學,作業進課堂
附小要求作業進課堂。教師要從認真研讀教材做起,做好學生新舊知識的學情調研,倡導課堂上的有效練習。例如,語文組的教師進行讀寫結合的深入研究,明確提出必須在課堂教學40分鐘內,讓學生完成課后小練筆,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3.讓作業“活起來”——分層作業,培養能力
如何讓家庭作業靈活起來,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附小提出教師應精心設計,針對學情布置分層作業,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留出了發展的空間。不少學生完成的數量超出了老師的要求,但孩子們卻興趣盎然。
北京第九中學:
作業“配餐”制度
如何精心設計,精準地把合適的題布置給合適的學生?北京九中實施的作業“配餐”制度做了有效的探索。
北京九中提出,設計作業必須做到“三個結合”:結合重點、結合難點、結合學情。教師親手設計作業,根據自己的教學技能和學生的智力等情況,精心考慮好作業的范圍、要求和時機。另外是創新作業的形式。把作業分為三種:“必做作業”、“自選作業”和“拓展作業”。內容有探究問題、社會實踐、讀書筆記等。
在此基礎上,學校要求教師加強作業管理。要求有準備地布置作業,有效地批改作業。在布置時分層布置,在批改時全批、面批、選批相結合。并有延續性的管理作業。樹立展示榜樣,對學生作業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最后,教師根據本班學情分析和學科教學進度,編訂班級學科作業“配餐”表。每名學生的作業“配餐”表上都標明了當天要完成的各科作業,實現作業總量有控制,作業結構個性化。(本報記者 施劍松)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