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在北京一零一中學信息中心的一間會議室內,一個名為“如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小型專題研討會正在進行。
自從日前北京減負“八條禁令”出臺后,一零一中學高度重視并付諸行動。學校成立了4個初一年級減負課題組,分別是調查組和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實證組。短短兩個小時的座談會,讓記者印象最深的是3位實證組組長的發言,3位年輕老師在介紹完各自小組的調研情況后,幾乎不約而同地提出他們對減負的困惑。
語文組陳樹成老師在發言結束前,非常鄭重地向來參加研討會的海淀區教委和區教科所的領導發問:“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我非常支持市里和區里的減負政策,但是,關于減負我有三點因惑?!?/P>
“我的第一個困惑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必須相應減少課本知識的量,而這個量到底有沒有標準?”陳樹成說。他擔心,如果學業知識點不減少,也沒有標準,那么減負政策到底能堅持多久,就要打個問號了。
針對社會上有專家提出,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分層布置作業的做法,陳樹成也有困惑:“對學生分層,有沒有標準化的數據,如果沒有,我們要對學生分層布置作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科學性?!?/P>
與參加座談會的不少家長一樣,陳樹成對減負的最大困惑是:學生減負能否做到所有的學校都能“一盤棋”?陳老師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不能保證所有學校都減負,那么,當這一屆學生到了將來的升學考試時,就難免會出現“誰減負誰吃虧”的現象。
“再說,要想從根子上減負,必須真正下決心改革中考制度?!标悩涑烧f,“我曾親自做過中考試卷,雖說題目難度不太大,但題量卻相當大,我埋頭快速答題,也只能勉強在規定時間內答完。這樣的試題分明就是鼓勵學生解題要熟練,如何才能做到熟練,只有反復做題,這不是變相鼓勵題海戰術嗎?”
尚曉嫚老師領銜的數學組在初步實證的基礎上,提出了“減負增效”的六條措施,即“精講解時間,增作業效率;精提高技巧,增思考時間;精講授方式,增互動時間;精知識教學,增評價時間;精教學調控,增激勵表揚;精作業布置,增題型訓練”。
但是,在匯報結束前,尚老師也同樣提出了她對減負的困惑,她說,減負因人而異,應當承認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對老師布置的作業量,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重,而有些能力強的孩子就會覺得很輕松,如果政策過于強調“一刀切”,是否缺少科學性?
英語組的紀志杰老師在發言時中氣十足,他是從保證課堂效率、嚴格控制作業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教育、布置個性化作業、鼓勵學生在表演中學習英語、改進作業評價方式等六個方面進行匯報。他說:“鑒于初中生積極活躍的特點,教師可以把書本中的知識搬到生活中來,讓學生開展短劇表演,模仿課本交際情景。這種活動形式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英語學科可以少布置書面作業?!?/P>
不過,即便是對減負充滿信心的紀老師,在發言結束前也很認真地提出他對減負的困惑:“如果學校都按照市里和區里的要求落實減負政策了,但是,家長們卻在課余給孩子報很多課外輔導班,怎么辦?而這種情況似乎有了苗頭?!?/P>
“為什么要把學生課余的時間塞得那么滿?為什么不能讓我們的學生每天開開心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副校長程翔在總結時的反問發人深省。(本報記者 蔡繼樂)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