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山市著力于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加快發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該市的主要做法有: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切實履行政府職能,不斷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中山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建設教育強市的決定》和《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將“超常規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政府的民生工程之一。二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現從部門管理向全市統籌管理轉型。
創新保障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一是政府切實加大財政投入。近三年累計投入16億元,優化整合全市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把原來規模小、辦學質量不高的公辦中職學校進行撤并整合。兩年來,新建、擴建校舍近50萬㎡,新增優質學位6000多個,優質學位率由2006年的80%提升到98%。二是建立按生均成本“錢隨人走”經費配置新機制,鼓勵鎮區屬職業學校面向全市招生。三是財政貸款貼息進行銀行融資。四是實施“四大工程”(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工程、中等職業教育布局調整工程、實訓基地網絡建設工程、職業教育集團化工程),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深化綜合改革,促進職業教育轉型升級。一是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三元主體”、“政校企合作”、“專業對接產業鏈”、“校企聯辦訂單式培養”、“股份制”等多種形式的具有區域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二是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根據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專業標準,制訂培養標準,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動校園文化管理與企業文化管理“無縫對接”。三是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較完善的 “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培養制度,全市職業院校專業教師“雙師型”比例達80%以上。四是深化專業與課程體系改革,打造職教特色專業、課程體系。五是完善人才培養標準,建立了每年舉辦技能大賽制度,實行中職學校學生取得學歷證書和技能證書的“雙證書”畢業制度,“雙證書”畢業率達98%。六是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每年組織開展中職學校教學質量評價,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目前,中山市獨立設置中等職業學校13所,市屬職業技術學院2所,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建成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引進廣東藥學學院和廣東理工職業學院落戶。一系列的改革舉措,使中山市初步構建成了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連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并舉的職業教育體系。全市職業院校年均輸送1.5萬名畢業生,培訓青壯年勞動力26萬人次以上,新成長勞動力100%培訓、100%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70%以上培訓后轉移就業。職業教育已成為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