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樹立全面發展的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FONT>
在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背景下,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受擇校、升學等多重因素驅動,大大小小的校外培訓機構越辦越多。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夸大其詞,宣稱為社會提供多樣性、個性化、差異化教育資源,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名,行應試教育之實,迎合了部分家長學生升學和擇校的需求,吸引了眾多學生投身其中。這與國家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導向背道而馳,也加重了學生負擔,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今天起,本報刊發系列調查,向社會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和反思的重大問題: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育人為本,在科學合理地設計學校教育改革路徑的同時,通過制度建設、制度創新,規范好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排除干擾,以切實有效的方式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長遠發展,這不僅關乎孩子、家庭的前途未來,關乎教育事業的科學健康發展,也關乎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積極、科學地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特別是解決部分校外培訓機構沖擊學校正常教育秩序、加重學生學業負擔等問題,需要我們以對國家民族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提高認識,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敬請關注。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8天長假,但家長們并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而是從繁忙的職場轉向了校外輔導班這一新戰場。為摸清節假日各地校外培訓機構的實際情況,今年中秋和國慶節假日前后,中國教育報組織記者兵分八路,深入北京、上海、武漢、成都、鄭州等五地多個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學點,隨學生、家長一起,現場體驗校外培訓的過程。
奧數反復“變臉”,校外培訓仍火爆
10月7日,中秋、國慶長假最后一天。位于朝陽區大屯路東口的瑞思學科英語,各個班級全部正常上課。在同一棟樓上,還分布有“學而思”和“智康一對一”培訓學校?!皩W而思”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慶假期雖然所有的日常輔導班都停課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國慶短期精品班,這些班被冠以精講班、秘訣班、串講班、沖刺班等。
不只是北京。7日下午2時許,記者走訪了地處武漢的學大教育、巨人培優、明心資優等培訓機構,這些扎堆在鵬程大廈寫字樓的培訓機構,不時有背著書包或提著文具袋的學生和家長進進出出。
這只是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孩子們漫漫求學路的縮影。實際上,利用節假日、雙休日參加校外補習,早已成為千百萬中小學生的生活常態:他們不僅周末和節假日的大部分時間在校外補習班中度過,而且平時下午放學后要穿梭于各種校外培訓班。
針對“奧數熱”對中小學生的危害,今年秋季開學前,北京市教委兩次向“奧數”亮劍,先是宣布將堅決禁止學校直接或變相采取考試特別是將奧數等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入學依據的招生行為。一周后,北京市教委再次表態:叫停與升學掛鉤的奧數競賽培訓,并將與工商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重點對培訓機構課程要求、廣告宣傳、任課教師主體、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梳理。
如此嚴厲的“禁奧令”之下,校外培訓機構現狀究竟如何?
國慶節前夕,本報多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了躲避風頭,幾乎所有培訓機構的奧數班不僅在一夜之間被集體更名,有的改稱“科學實踐”,有的稱為“快樂思維”,還有的培訓機構將原來的奧數班改成“數學尖子班”。
北京“禁奧”后出現的尷尬,其實四川省成都市早在兩年前就曾遇到過。2009年10月,成都市出臺了五項禁令嚴厲封殺奧數,正式刮起“整治奧數風暴”。嚴管之下,培訓機構紛紛把“奧數”改成了“思維訓練”,一些學校也相應做出調整,讓數學以“數學奧秘”和“數學樂園”等面目重新出現。
然而,從2011年初開始,成都“奧數熱”復燃。采訪中,一位學校校長分析,這其中有培訓機構在推波助瀾。隨著參加奧數培訓的學生大量縮水,不少培訓機構想盡辦法招攬生源。
從學前到高中,各科培訓一應俱全
“從兒子上小學二年級至今的6年里,我幾乎沒有了雙休日。每天都像是在打仗,工作日在單位打拼,下班后陪兒子打仗?!痹诒本╇p安商場附近的杰睿學校門口等兒子“放學”的老胡煩躁地對記者說。
為了讓兒子能上一所重點初中,在孩子“小升初”的前一個暑期,老胡每天早上6點起床,6點半從西四環外帶孩子到中關村附近一個所謂的“金坑班”上課,隨后自己駕車前往南五環外的大興區上班。午飯過后,他只能委托中關村附近的同學幫忙接孩子去學奧數。下午下班時,他又得馬不停蹄地趕在6點前,送孩子去另一個“占坑班”,繼續學習兩個多小時……
這一年,老胡花在兒子身上的各種補習費超過了5萬元,但是兒子最終卻只進了一所“二類初中”。
“小升初”塵埃落定后的3個多月里,老胡停了兒子所有的校外補習班,而且他的情緒比過去急躁了很多。去年學校組織的一次單元測試,兒子數學只考了61分,擔心老胡生氣,兒子把試卷藏在書包里,每次老胡問起,兒子就說“試卷還沒發下來”。后來,老胡從班主任那里得知分數后,第一次動手打了兒子。
“記得兒子上小學三年級前,我們父子每天有說有笑,關系非常融洽。自從送他參加校外補習起,他和我之間的話就少了。為了校外補習,兒子經常和我發生冷戰,成了敵人。為了補習效果,我還得跟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斗智斗勇。我真不知道,這樣的狀態還要維持多久?”
為了讓孩子參加校外培訓,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像老胡和兒子這樣的故事在上演。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奪去孩子童真的笑臉,也同樣折磨著眾多的家長。記者攤開巨人學校、學大教育等10多家大型培訓機構的宣傳頁看到,這些機構提供的校外培訓科目,不只是語文、數學、奧數“三駕馬車”,舞蹈、體育、器樂、書法、聲樂、科技、演講等從幼小銜接的學前班到高中各學段的課程,都成了各大校外培訓機構的補習課程。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藝術考級成了“小升初”的一條捷徑,孩子的文體特長、藝術興趣變成考級工具。一位校外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一些社會機構組織的藝術特長等級測定以及藝術節的才藝選拔考試中獲得名次的孩子,能夠在某些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中享受加分政策,拿到藝術特長證書的孩子還可以在“小升初”時推優加分。因此,一些培訓機構舉辦的藝術競賽類輔導課程,報名時常常爆滿。
無獨有偶。家住上海閔行的亮亮今年秋季入學開始上幼兒園小班,但他的上學之路從暑假就開始了。亮亮參加了吳某教育工作室的“興趣思維”課程,看圖片學說話,提前進入學習狀態。每次上課一小時,總共只有6次課,收費卻高達960元。
記者從吳某教育工作室官方網站了解到,該工作室“專業開設學齡前、小學少兒思維與表達能力等各項綜合能力培訓課程”,擁有5個教學點。其中愿成教學點暑假開出5個面向學前兒童的“興趣思維”課程,班額從14人到20人不等,開課之前全部報滿。
打開在上海家長中頗有人氣的旺旺網論壇,撲面而來的是59家社會培訓機構。從學科教學到文體活動,從培養興趣到考證過級,從幼兒學說話到大學微積分課程,從家庭式作坊到大型連鎖機構,林林總總,應有盡有?!巴饨桃粚σ弧?、“魔法作文”、“國學”、“寶貝計劃”等充滿誘惑的字眼無不撩撥著家長們的心弦。
招生人員巧舌如簧,各種廣告無孔不入
9月30日下午4點,河南鄭州市金水區新柳路小學門口人滿為患,汽車、電瓶車、自行車把周邊的道路擠得水泄不通。擁擠的人群中,有許多懷揣著各種培訓班宣傳資料的年輕人。記者在鄭州市轉了一遭,發現許多名校門前都擠滿了培訓機構的招生人員。
在一所學校門前,記者和一名工作人員攀談起來?!懊髂昃鸵獏⒓又锌?,你的孩子可以說是寸時寸金!”這名工作人員果然對教育上的政策十分了解,“就目前的教育形勢而言,你的孩子已經到了決定一生命運的關鍵時刻。我毫不隱諱地告訴你,如果不采取果斷措施,你的孩子很有可能輸在起跑線上?!币娪浾卟徽Z,這位工作人員急忙塞過來一張名片,丟下一句“有事聯系我”,然后就向蜂擁往校門外擠的學生隊伍跑過去。
與鄭州相似,上海、武漢等地的校外培訓班廣告也讓人目不暇接。華東師范大學河西餐廳門口有一面海報墻,9月29日記者在這里看到,展板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培訓廣告,內容涉及英語考試、計算機考試、公務員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
9月23日晚上6點多,記者走進武漢市八一路旁的櫻花大廈寫字樓。在該寫字樓18樓電梯出口處右側,“文都教育中小學培訓部武大校區”映入記者眼簾。在一張《2012秋季開學巨獻》的宣傳單上,記者看到該校區2012秋季小學課表中,各啟蒙班、提高班、沖刺班、擇校班、特色班一應俱全,內容涵蓋了從一、二年級的所謂“趣味英語”、“靈通英語”、“劍橋·新概念”,到為六年級量身打造的“奧數”、“考點訓練”、“應試技巧”等。
“你們有沒有書法培訓班?”記者問道。該機構一位工作人員稱,他們機構有針對小學一至六年級的美術特色班,“書法訓練比較單調,美術培訓會教字體設計的,注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才是關鍵”。
當記者表示“回家考慮一下”時,該工作人員熱情地表示要留下記者聯系方式,稱方便及時跟蹤服務。隨后,他便稱他們機構是如何“人性化服務”的:市面上輔導機構眾多,具有教育主管部門認證資質的不足10%,許多非專業機構夸大宣傳,粗放運作,讓廣大家長上當受騙者比比皆是?!拔覀儥C構17個教學點遍布武漢三鎮,可讓孩子就近入學,您放心,屆時我們將邀請您及孩子聽我們的試聽課,還將為他建立詳細的學習檔案,并讓名師制定適合學生的個性化輔導方案……”
在文都教育中小學培訓官網上,除了傳統的宣傳攻勢外,“各種節日”也成了培訓機構叫賣的噱頭,比如商業味十足的“武漢文都中秋國慶豪禮贈送”:國慶節期間到校區報名,課時大贈送;國慶期間跟文都簽約,有金額不等的代金券相送,代金券可以用于以后的繼續教育;介紹朋友到文都,文都贈送一定金額的代金券,用于本人的繼續教育……
■記者手記
留住那些童真的笑臉
作為一名教育記者,我們多么希望能看到,那一張張充滿青春活力的童真笑臉。
但遺憾的是,連日來,我們調查發現,在升學的壓力下,在培訓班誘導下,在“輸不起”的社會集體無意識和教育培訓市場的裹挾下,那些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失去了本該有的天真,他們在溝通便捷的信息時代里,沒有了與父母、老師和同學之間親密無間的情感交流。
這些年,以適應社會“輸不起”情緒為噱頭,各種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校外培訓市場越來越紅火。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義務教育發展越是不均衡的地區,校外培訓市場就越發達。各類培訓班正沿著孩子成長的足跡,以某種潛在破壞力的方式快速發展,它助長了社會功利主義,同時又強化了“輸不起”情緒在社會上的蔓延。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留住那些本該屬于他們的童真笑臉,記者呼吁相關部門應當盡快依法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本報記者 鐘劍都)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