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孩子,在他們嗷嗷待哺時,父母已為生計奔走他鄉,只有在偶爾的電話中,他們才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他們被稱作“留守兒童”。
有這樣一位“媽媽”,她把自己的家辦成了“替補學?!?,以“老師媽媽”的身份給留守兒童一個放學后的“家”,她就是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枳溝小學教師呂映紅,鄉親們親切地稱她為“留守媽媽”。
每天學校的放學鈴聲響起,孩子們就背著書包,排著隊往呂映紅家里去。這個8小時以外的課堂,對他們而言,更是心靈的港灣。輔導功課、交流談心、傾聽孩子們訴說對遠方父母的思念,呂映紅一個人擔起了這些工作。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村里會理發的師傅少,孩子們常?!盎翌^土臉”。呂映紅想讓孩子們精神起來,便有了自己動手給孩子們理發的主意。
從來沒有理過發的她對著一顆顆小腦袋犯了難。正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呂映紅瞧見了剛上小學的女兒。孩子還小,還不懂得“攬頭剃沒有好手藝”的道理,便乖乖坐在板凳上任由媽媽擺布。呂映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給女兒理完了發。沒想到一照鏡子,女兒氣得哇哇大哭。無奈之下,呂映紅只得跟著剃頭師傅學起了手藝?;丶抑蟊隳弥J練習。出師后,“義務理發師”呂映紅一干就是10年。
由于留守兒童較多,每次開家長會成了呂映紅最大的難題。在開家長會前夕,呂映紅讓孩子們給自己的爸媽寫一封信??捎幸粋€孩子總不肯動筆。在呂映紅的詢問下,孩子從桌子里拿出一本日記本,滿滿一本都是對爸媽的思念。呂映紅心疼極了,將日記本寄給孩子的父母。在呂映紅的開導下,孩子慢慢地理解了父母。
“做學生的‘老師媽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边@是呂映紅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呂映紅本不是師范專業出身,在師資力量匱乏的1984年,剛滿21歲的呂映紅當上了村辦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這所小學有一個班級、24名學生,只有呂映紅一名教師,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音體美等所有學科,都是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后勤連軸轉。
回憶起過去教學的艱辛,呂映紅坦言,“‘大包班’教學時,除了語文、數學兩門科目還能應付,其他科目的教學可謂困難重重,尤其是音樂、美術這些課?!?/P>
于是,呂映紅開始了教學摸索,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實施“合作學習”、“愉快寫作”、“自主互動、個性賞讀”等閱讀教學法,開展“分層次、步步高、探究學習”數學教學實驗;開展“一周無錯題”、“寫作小能手”、“小小書法家”、“背誦大王”等活動。
10年前,因為忙于備課和批改學生作業,呂映紅顧不上為自己的兩個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作文。有一次,孩子拿著作文讓她批改,她就教兩個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沒想到,這讓孩子受益不小。呂映紅受此啟發,嘗試著將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運用到了作文教學中,開始了“自主互動,賞評結合”作文教學法的研究與探索。
為了提高“自主互動,賞評結合”作文教學法實踐研究水平,呂映紅不知度過了多少個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日子。她主動邀請校內外領導、老師以及諸城市教研室的教研員們來班級聽課評課,虛心聽取眾人的意見和建議。十年磨一劍,如今,呂映紅創立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作文教學法獲得了濰坊市創新獎、濰坊市政府教學成果獎。
為了盡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呂映紅經常利用節假日,往返40多里路,到諸城市其他學校向名師請教教學經驗。她還大膽嘗試,申報了山東省重點規劃課題。她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形成厚重的材料,周末獨自坐車到省城濟南,找到山東省教研室。辦公室沒人,她就把材料從門縫底下塞了進去……就是這一次“盲動”,引起了省教研室專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包班制”,引起各級政府的關注,政府高度重視新教師的錄用工作,教師隊伍也得到了優化提升。
當談起這些成績時,兩鬢斑白的呂映紅謙遜又激動:“是學生成就了我,我只有更加勤奮工作、無私奉獻,才無愧于社會各界的信任,無愧于同行們的支持,無愧于我深愛著的每一個學生!”
袁新文 孫家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