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9月21日電(記者婁辰、葉婧)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山東諸城山區小學女教師呂映紅,用近30年的堅守詮釋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愛點亮了留守兒童的心靈,被人們稱為“愛心媽媽”。
51歲的呂映紅現在是諸城市枳溝鎮枳溝小學四年級33名學生的班主任,從1984年當上民辦教師開始,她已經在班主任的崗位上工作了28年。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不斷增多,且大多由爺爺奶奶來照料。為了讓村里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工作,呂映紅把自己的家辦成了8小時之外的“替補學?!?。每當學校的放學鈴聲響起,留守的孩子們就排著隊往呂老師家里走,他們把那里當成自己的家。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張曉說:“我們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樣整天牽掛孩子,因為孩子在呂老師家里?!?/P>
“做學生的‘老師媽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边@是呂映紅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王瑤瑤是呂映紅班上的一個單親家庭孩子,母親半年前因病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這個11歲的孩子每天既要自己做飯、照顧生病的奶奶,又要堅持上學,生活得很艱辛。在過去的3年中,呂映紅不僅在思想上鼓勵她、安慰她,更在生活上照顧她、資助她。
一次,王瑤瑤感冒發燒,當呂映紅把她摟在懷里時,她對呂映紅說:“老師,今后我就叫您‘老師媽媽’好嗎?”呂映紅心里一酸,動情地說:“好呀,老師當然愿意當這個媽媽了,我還害怕做得不好,不夠格呢!”從此,王瑤瑤不僅有了一個令她自豪的媽媽,還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爛漫,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我要當好全班同學的‘老師媽媽’,了解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痹趨斡臣t的教師生涯中,有多少學生受到過她資助,連她自己也記不清了。呂映紅不僅給了學生無私的、博大的愛,更履行了人民教師的天職——她執教的學生成績都很優秀。
呂映紅還是一個愛鉆研、愛創新的人。她10年前開始實踐“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的習作教學法,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引導學生賞評、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一教學法得到了學生、專家的一致認可。2008年9月,這一作文教學法獲得濰坊市創新獎、濰坊市政府教學成果獎。
“自主互動”是讓每名學生參與作文批改的過程,調動每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賞評結合”是將作文的賞析和評改結合起來,改變作文批改和講評脫節、反饋不及時的弊端,縮短作文評改的周期,從而提高作文評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呂映紅說:“賞評是最好的‘教法’,學生是最好的‘老師’?!?/P>
28年的拼搏創新,讓呂映紅戴上了“山東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桂冠,擔任著“呂映紅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取得了事業上的一個個輝煌,也為她贏得了眾多城區學校送來的“橄欖枝”。但呂映紅婉拒了一次又一次的“誘惑”,繼續待在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里。她說:“我出身農民,是農村撫育了我,我離不開農村?!?/P>
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呂映紅撰寫了48萬字的教育札記和教學心得文章。
談起取得的成績時,呂映紅說:“教師在黑板上寫下的是奉獻,擦去的是名利,我做得還不夠?!?/P>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