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古都西安白鹿原寒意漸濃。在空軍工程大學某實驗室,黃長強如數家珍地介紹著自己的寶貝:特種性能無人機、加裝武器設備的直升機、戰機導彈訓練彈,這些是黃長強和他的科研團隊多年心血的結晶;實驗室的一角,擺放著他們這些年獲得的獎狀和證書: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專利……20多個獎狀、證書見證著黃長強和他的團隊走過的輝煌歷程。
然而最令黃長強驕傲的是,他為國家培養了我國首批無人機作戰系統與技術領域的博士、碩士,在國內首創了“無人飛行器作戰系統與技術”學科。
一定要讓戰機掛上中國的訓練彈
今年51歲的黃長強是空軍軍械方面響當當的專家,享有“軍械120”等諸多盛譽。
2000年,黃長強在國外學習。一次,他和國外專家開玩笑說他們的電視機只有8個頻道,高低頻調換時還要換線。國外專家反唇相譏,“我們不在乎這些小事,賣給你們一枚戰機導彈訓練彈,就能換來一火車的電視機?!?/P>
那一刻,黃長強被深深地刺痛:“外方賣給我們一枚導彈訓練彈數百萬元,專用檢測設備一千多萬元,每架飛機百余萬元的改裝費;而新型訓練彈人家多少錢都不賣!”
“機不能被彈憋死!”回國后,黃長強發誓一定要讓戰機掛上中國自己的導彈訓練彈:“做不成,我就退出科研‘江湖’!”
黃長強遍訪國內頂尖的科研單位,因為風險大、經費不足、技術難點多等原因,許多單位一聽說是研制導彈訓練彈,紛紛表示力不從心。黃長強提出“強強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終于感動了合作單位,答應一起并肩作戰,攻堅克難。
2003年夏天,訓練彈聯機試飛的時候恰逢“非典”肆虐,他們剛到駐地就被隔離觀察,“軟禁”在招待所里,一日三餐僅靠盒飯。20余天的試飛結束后,黃長強團隊吃了1920份盒飯,黃長強瘦了10多斤。
盒飯雖然乏味,他們卻嘗到了成功的味道。在技術鑒定會上,由3名院士牽頭組成的評審會,高度評價他們的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內最先進水平,某項裝備達到國外同產品的先進水平”。此后,黃長強團隊一舉攻克了10余個型號的訓練彈,使精確制導訓練彈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并裝備到部隊。
首創“無人飛行器作戰系統與技術”學科
當今世界航空裝備正向無人化、隱身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的趨勢發展,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發無人作戰飛機,有的已將無人作戰飛機投入戰場。
“我最不忍心看到的是,在未來的空戰中,敵人用無人機攻擊我國的有人機?!睆娏业膽n患意識讓黃長強將目光瞄準了無人機領域,將研究目標鎖定在“無人飛行器作戰系統與技術”上。
為研制無人機,近幾年,黃長強團隊每年暑假都要到無人區試飛,經歷了沙塵暴、龍卷風、高溫、烈日,甚至是幾十年不遇的山洪。他們每天要開車到幾十公里外的一個鹽場拉饅頭和水,因為缺少維生素,大家都得了口腔潰瘍。有一次半夜山洪暴發,大家驚醒時,駐地已被洪水包圍,帳篷和設備全被洪水浸泡。
經過不懈努力,黃長強團隊在無人機研制的多項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制的具有重大創新價值的特種性能高速無人機,被鑒定委員會認為“總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與此同時,黃長強在全國首創了“無人飛行器作戰系統與技術”學科,建立全國首個“無人飛行器作戰系統與技術”的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為中國培養了幾十位該學科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后。
他的團隊能人扎堆,碩果累累
“我們有一個團結協作的科研團隊。大家工作各有側重,配合默契,10多年來沒有一個人退出,我們一起快樂科研、快樂教學、快樂工作?!?995年就加入到黃長強團隊、如今已是教研室主任的趙輝說,“在這個團隊中,我們人人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P>
黃長強團隊共16人,包括5名教授、4位副教授,是全校能人扎堆的教研室,他們的科研成果和研究經費在全校也都名列第一。在空軍轉型大潮中,他們個個唱主角、人人擔大任。在外人看來,他的團隊成員個個不同凡響:杜海文,武裝直升機武器系統與航空彈射救生專家,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趙輝,制導武器系統專家,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兩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曹林平,無人機技術專家,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這些干將、帥才聚集在一起,十幾年如一日,不顯山、不露水,踏實做事,為武器裝備更新傾注了汗水、智慧和心血。
盛名下的黃長強,一如既往地謙虛和低調,把功勞更多地歸于他的團隊,“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我的今天”。而團隊成員都打心眼兒里佩服黃長強的能力和為人。在他們眼里,黃長強是最值得信賴的人。技術上的問題,他會熱心地講解;誰家里有困難,他都當成自家的事盡心盡力去解決。以事業為基礎、以感情為紐帶,正是這種和諧的關系,促成這個團隊攻堅克難,無堅不摧,成為一支過硬的隊伍,順利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巨任務。
30年堅持給本科生上課
在空軍工程大學,黃長強的課備受學生追捧,被業內專家評為“A+”課程?!包S教授強調基本功要扎實,注意采用新的前沿知識。他經常說,只有教員站位高,學員才能看得遠,固守傳統的教學內容,缺乏實踐的書本理論是蒼白無力的?!秉S長強的同事杜海文教授說:“他會將自身的科研經驗,哪怕是失敗的教訓,都毫無保留地告訴學生。這也是他講課新穎生動,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P>
盡管科研碩果累累,黃長強從沒有忘記自己的教員身份,“育人是教員之本”,他認為一名軍校教授,最重要的工作和最應該驕傲的成績不是研制出了多少裝備,而是在科研過程中建立新學科,出一套精品書,培養出更多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有用的人才。30年來,他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至今仍堅持每學期給本科生上課。
“時間再緊,也要給學生上好課?!边@是黃長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非常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如果僅僅停留在完成本專業的規定任務,那么教學是不成功的?!秉S長強希望通過科研,讓自己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讓學員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不斷滿足未來軍事斗爭的需求。
“教學與科研就如同人的兩條腿,缺了哪條腿都會影響走路?!秉S長強認為,“教員只有先將學科知識理解領悟透徹,才能做到信手拈來、講授自如;而科學研究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員加深對專業課程基礎知識的理解?!?/P>
“軍事科研必須用好昨天的成果搞好成果推廣,用好今天的機會進行科研攻關,瞄準明天的戰場做好預先研究,只有這樣,中國空軍才能向世界一流空軍闊步邁進?!笨哲姽こ檀髮W政委張學義這樣總結黃長強的科研之路。(本報記者 梁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