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行,要到葡萄地里去?!薄懊魈焐衔缫膊恍?,要和學生搞個材料?!奔s石雪暉老師采訪,原想著已經63歲的她應該不太忙,沒想到她的日程還是排得滿滿的。
依然膚黑發亂,依然衣著樸素,依然快言快語,依然熱情似火。特別是談到她的葡萄,談到她的農民朋友的時候,那滿臉的笑容,一如葡萄園里一嘟嚕一嘟?,旇О愕募t葡萄,燦爛喜人。
學生的“好媽媽”
從1976年8月留校起,石雪暉在湖南農業大學整整教了36年書,給??粕?、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上過果樹、園藝等9門課程,1989年從日本留學回來后,還給研究生上了3年日語課!60歲以后一年的教學工作量也超過了1000標準課時的好幾倍。
“課上得好,對學生還特別關心,石老師心里時刻裝著她的學生?!币呀洰厴I的韓艷婷博士告訴記者,她是跨專業讀石雪暉的碩士和博士的,“如果不是石老師的真誠鼓勵和嚴格要求,我無法想象自己能完成6年的學業?!?008年石雪暉到英、法等國考察,滿以為老師出國自己可以松口氣了,沒想到兩天后,石雪暉就發來短信要求她和同學交碩士論文初稿。幾天后,兩人每篇各70多頁的論文,就被石雪暉詳細修改并發回,“我們都驚呆了,國外考察時間那么緊張,可以想見她是怎樣挑燈夜戰的?!?009年11月韓艷婷博士論文開題,石雪暉又氣喘吁吁爬樓梯給她送去十幾本厚厚的參考書。如今她已畢業離校,但之后找工作、結婚、生孩子,石雪暉無不關心過問。這個國慶假期,在河南工作的她生完孩子,剛出產房就接到了石雪暉的短信。
“學農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能上大學特別不容易?!笔熣f,所以對每一個學生,她都無微不至地關照。給葡萄噴灑農藥,她用身體擋在學生前面:“我的年紀大,皮膚較厚,抵抗力強,不怕農藥。你們年輕皮嫩,很容易遭到農藥的侵害?!睂W生小陳做家教掙生活費,石雪暉在指導她靜心學習的同時,悄悄塞給她幾百元;學生小曹因父親去世而悲傷得難以自拔,石雪暉花三個多小時寫安慰短信,剛起身時差點暈倒,之后又資助他1000元去參加工作面試。今年,她還指導學生成立了葡萄基金,通過出售基地的葡萄積累資金資助學子。
高校里的“葡萄教授”
研究葡萄,始于石雪暉從日本回來之后。當時,一種名叫“提子”的進口水果走俏中國市場,且價格昂貴,石雪暉“異想天開”地想在南方種植學名為歐亞種葡萄的提子。當時業內一直認為這在中國南方根本不可能。石雪暉和她的團隊偏不信邪。那些日子,為了掌握歐亞種葡萄特性的第一手資料,石雪暉幾乎天天早出晚歸,往來于基地、課堂、家庭之間,經常是天剛亮甚至天還沒有亮就到了葡萄園,晚上伸手不見五指才回家,仔細記載著每一個葡萄品種的長勢、開花結果的習性、抗病性等。從建園、搭架、蓋膜、修剪枝條到施肥、打藥、除草、翻土,從試驗的設計、方案的實施到結果的分析,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終于創新性地建立了歐亞種葡萄的避雨栽培模式。三年時間里,共引入240多個品種,選育出了20多個適宜南方栽培的品種。目前已在湖南、江西和湖北推廣面積達20多萬畝,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技術支撐。
這之后,針對果實著色難、品質難保證、產量大小年等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石雪暉領著團隊,又先后研究出了葡萄套袋、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疏花疏果等10項配套栽培技術措施。為避免葡萄主梢未掛果而絕收,她還針對性地開展葡萄二次掛果技術研究,成功解決了前茬未掛果的問題。2008年8月15日,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院士來到試驗基地,袁院士品嘗著葡萄,高興地說:“農大的葡萄真甜、真好!”并高度稱贊這一成功與“再生稻”有異曲同工之妙!
農民的“果樹110”
“這兩年搞了個新園子,還是在澧縣,500畝?!闭劦较锣l、談到科技推廣,不善言辭的石雪暉突然有了許多話。
新品種出來后,石雪暉一個個地方推廣。20多年里,她深入到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60多個縣市,手把手地教農民學習技術,讓成千上萬的農民走上了致富路,單是湖南澧縣,目前葡萄產值就超過了3億元,贏得了“南方吐魯番”的美譽。
但這畢竟是項新技術,農民在種植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難題?!耙粋€電話,我就會第一時間趕過去?!笔熣f。2002年的五一長假,石雪暉在湘西指導葡萄生產,忙了整整7天,回到長沙時已是早晨5點多鐘,剛洗漱完畢,就接到澧縣打來的求助電話,滿身疲憊的石雪暉立即走出家門。2007年6月3日,石雪暉擔任科技特派員的寧鄉縣金洲鄉關山村,農民朋友小付打來電話,說葡萄枝蔓的尖端死了,而且葉片發黃,因下午有課,石雪暉只得課后趕赴到60多公里外的關山村,到達時天已大黑,石雪暉打著手電筒把各家各戶的每片葡萄園看完,再回到村里的教室給大家講解相關知識,到家時已是晚上12點半了。
多年來,石雪暉被農民朋友譽為“果樹110”。采訪時,記者偶然在她辦公桌上發現一張派車單,從2011年5月16日到2012年10月4日,石雪暉累計行程4749公里,其中關山村就去了11次。光是澧縣,今年就讓女婿開車去了兩次,因為她扶持的農民朋友王顯榮,又和她一起新搞了個葡萄園,全部實現現代化,溫度、濕度、病蟲害、澆水、施肥等可實時監測,之后再發到手機上?!芭鼍褪菍W這個的,既當司機又是專家?!笔熣f,她65歲就退休,可能會往農村跑得更多了。她說,我是農民的女兒,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能為農民朋友們致富出一份力。(本報記者 李倫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