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中央給海南的定位開展辦學、培養人才;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加快提升海南教育整體水平?!?018年9月17日,海南省委常委會會議召開,傳達學習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高位部署,一個承諾,一以貫之。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來,海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大會精神,以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為抓手,以辦好人民滿意和自貿港需要的教育為目標,致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持續推進教育對外開放,不斷優化同海南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教育治理架構、學科專業體系和人才培養供給,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正蓬勃開展。
探索“海南路徑”
開辟中國教育開放試驗田
2024年暑假前夕,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發布招生簡章,并舉辦多場招生咨詢會,開啟新一輪招生工作。該校今年招收280名學生,相較于去年的140人,計劃招生人數實現了倍增。這所新設立大學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是中國境內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也是首個德國公辦高校在中國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其誕生源自海南自貿港的教育開放政策。
一個個時間節點,記錄著海南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加快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堅實步伐。
2018年12月,教育部與海南省政府簽訂《深化海南教育改革開放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海南在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
2019年6月,教育部、海南省政府發布《關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推動建設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把海南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的生動范例;
“中外合作辦學部省聯審聯批”成為海南在全國首創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審批新模式;
2022年9月,占地12.72平方公里的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正式開園辦學;
2023年9月,中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招生開學,標志著我國教育對外開放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2019年籌建到2022年正式開園辦學,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始終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為核心使命,聚焦國家戰略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急需,圍繞“1+3+N”重點學科領域,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集聚辦學。在總結國內外大學城辦學經驗基礎上,創造性提出“大共享+小學院”辦學模式,并通過“大共享”推動以“五互一共”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代表的國際教育制度集成創新,打造多元文化融匯、多學科融合、中外互鑒的一流國際教育平臺。
試驗區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高校引進和改革創新,滿足1萬人辦學所需的基本條件已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簽約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22所(中方高校10所、合作外方高校12所),教育部已批復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8個,今年秋季入駐高校師生近5000人,課程和師資共享、學分互認等改革創新實現破局,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發展順利起步。
此外,圍繞國家航空航天戰略引進的俄羅斯莫斯科動力學院在瓊獨立辦學已經獲得教育部批準籌設。圍繞海南國際旅游產業發展引進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建設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中。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好免稅購物、醫療、教育“三篇境外消費回流文章”的“教育文章”正有序展開。
錨定“戰略屬性”
培養高質量教育科技人才
海南始終堅持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大戰略上辦教育,緊緊圍繞自貿港封關運作這一頭號工程的各項任務,匯聚一切有利于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的創新要素和科教資源,跑出教育加速度。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改革始終是海南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探索建設國家科教融合創新特區,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建設和服務國家戰略上先行先試。特別是聚焦“深??萍肌薄澳戏庇N”兩大戰略任務,推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1+2+N+X”為結構,推進“設備設施共建、科研平臺共享、重大項目共研、研究生共育、管理共商”的“五共”模式,探索出了一條“教育助力科研、促進產業發展”的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崖州灣實踐”之路。
不斷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統籌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立足海南自貿港四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從基礎學科人才、高端工程技術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骨干人才、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等需求側出發,前瞻性配置教育資源,提高人才供給的規模與質量,加快形成與自貿港產業發展需求相匹配的高質量人才供給結構。
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打造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硬實力。如今,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集聚了41名院士、700余名科技領軍人才及1500余名教授導師,圍繞科技攻關難點建設實驗室、搭建了157個高水平科研團隊,開展跨校、跨學科、跨組織的高水平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自2019年至2024年,科技城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功能,累計招收海南專項博士、碩士研究生6400余名(目前已有兩屆畢業生共620人),依托科研平臺和前沿科研項目,不斷為國家培養農業和海洋領域的碩博士研究生,為科技城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注入青春活力。
海南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搭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以破解產業技術難題的科研項目為牽引,推動國內外“校際—校企—校地”聯合開展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直接轉化應用。近年來,海南醫學院—香港大學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亞洲農業科教創新聯盟、熱帶高校聯盟、海南大學—英國??巳卮髮W“人機物智能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先后落地成立;在文昌國際航天城、??趪腋咝录夹g產業開發區打造人才培養改革和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先行先試專區,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高效聯動的協同中心。
同時,全面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市(縣)兩校一園”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引進工程累計提供超過17萬個優質學位,創建基礎教育集團157個,提供優質學位25萬個,實現18個市縣全落地。轉化好、運用好“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教育重點調研成果,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此外,大力引進英國哈羅公學、盛彼德學校等國外知名中小學校落戶海南,有效解決了本地居民和各類外籍人才子女對就讀高質量國際學校的熱切需求。
上緊“責任發條”
創新推進黨建思政工作
事業興旺,關鍵在黨,把牢方向之舵,方能行穩致遠。
海南全力推動全省教育系統黨建思政工作質效齊升,為加快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生態新格局、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重任的時代新人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海南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擔任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第一副組長,加強對全省教育重大工作的統籌領導,堅決做到黨中央有指示、教育部有要求,海南有行動,全系統有落實。
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在高校全覆蓋開課,出臺《海南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組織編寫涵蓋大中小幼不同學段的《自貿港知識面對面》校園系列讀本,成立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基地,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海南自貿港建設知識等納入思政課講授重要內容。
持續完善風險防控體系,結合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出臺加強和改進全省高校維護安全穩定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完善風險隱患預警預防機制、風險隱患動態排查機制等維護安全穩定的十大工作機制。
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全省教育系統和各來瓊辦學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重要進展。在2023年度對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由2022年的77.8%提升到86.6%,提升8.8個百分點,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海南省教育工作的認可。(通訊員 吳永 特約通訊員 金浩田)
數字里的海南教育
從2018年至今,海南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發展。
130個
累計簽約各級各類教育合作項目130個,總投資420多億元,簽約引進47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和88所知名中小學校
52.5%
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從2018年的378.3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77.15億元,增幅達52.5%
22所
在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推動中西互鑒、學科互融、文理互通、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管理共商的“五互一共”人才培養模式,簽約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22所
6400余名
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推進“設備設施共建、科研平臺共享、重大項目共研、研究生共育、管理共商”的“五共”模式,累計招收海南專項博士、碩士研究生6400余名
51%
新增高校6所,全省高校在校生32.74萬人,增加11.09萬人,增幅達51%;8所本科院校新增急需專業67個、專業點100多個
25萬個
共創建基礎教育集團157個,覆蓋托管311所學校,提供優質學位25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50.53%提高到87.79%
23.6%
71所中職學校優化成49所,在校生從13.29萬人增長至16.43萬人,增幅為23.6%,基本解決了中等職業學校布點散、規模小等問題
2.3萬人
通過全國首創的“旺工淡學”旅游業技能人才繼續教育新模式,累計培養2.3萬人
30%
義務教育階段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從50.73%提高到70.5%,小學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提高30%
?。〝祿碓矗汉D鲜〗逃龔d)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