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管理工作是保障基礎教育公平、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一環,實現高效便捷、信息透明、聯通共享、安全可靠的招生工作,成為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應用場景。在教育部組織開展的“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4)”(以下簡稱專項行動)中,多個重要任務、核心環節均有教育數字化的用武之地。教育數字化能夠簡化物理空間的傳統招生業務流程,提升招生工作的管理網絡化、服務人性化、過程透明化和決策科學化水平,保障招生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因此,持續釋放數字技術在招生工作中的服務效益,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好辦事,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化賦能招生信息公開透明,消除學校內外的信息隔閡。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應嚴格遵循“專項行動”任務要求,加強對轄區內義務教育學校相關信息的公開宣傳,確保所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可靠性、及時性,設立專門的招生宣傳官方媒體渠道,包括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大眾化的社交媒體,定期發布與更新各校招生政策、劃片范圍、報名條件、招生程序等關鍵與重要信息。協調好“對外宣傳”與“對內溝通”,為學校與家長、學生群體架起互信暢通、堅固可靠的數字化橋梁。
數字化賦能招生管理平臺,實現入學流程“一網通辦”。各地招生管理服務平臺將傳統線下招生業務的繁瑣流程轉移至線上進行,以數字技術和陽光準則支撐招生工作中報名、材料審核、錄取等流程一體化辦理,有助于切實解決傳統招生工作中證明材料繁雜、學校審核環節多等問題。用好招生入學服務平臺這一“數字化辦公桌”,有助于實現學生信息的快速錄入、查找、核對,有效避免了信息沖突與信息丟失等問題,同時實現招生人數與進度的智能統計、重復信息與錯誤信息的自動識別、招生動態的實時監控與調整等,有效規范招生秩序,防范黑箱操作,確保透明便捷的招生服務。
數字化賦能打破部門數據壁壘,創新入學材料審核機制。招生入學需要對學生的戶籍信息、出生證明、居住證明等相關信息進行核驗,多部門之間的數據聯動與信息互通,能夠有效實現“信息多跑路,家長少跑腿”。完善入學材料審核機制,打破各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是基礎,規范各部門平臺數據接入和安排存儲過程,推動區域內戶籍、房產、居住證、社保等入學相關信息互通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動比對審核入學證明材料,實現義務教育招生業務場景數據的匯聚融合,提高入學材料審核的準確性和智能性。
數字化賦能招生信息采集,強化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數據安全是數據使用和監管的“底線”和“紅線”?!皩m椥袆印币笠幏缎畔⒉杉?,加強學生及家長信息保護,防止隨意反復采集學生信息。招生信息安全保障需要依靠數字化采集手段與智能化監控方式,對招生信息的采集、存儲、流通等過程進行自動化監測與管理。具體可采用限制與規范信息采集時間、采集內容、采集方式等,從源頭上保障數據安全問題。加強數據安全防護技術,綜合運用匿名保護、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等安全技術,構建覆蓋數據全流程的安全防護技術體系,監測防范數據泄露、數據侵權、數據誤讀、數據操縱等風險。
數字化賦能,優化招生入學流程、促進信息共享與信息保護,切實提高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社會滿意度。數字化賦能,推動招生工作的全流程、多要素、體系化變革,實現對招生工作組織形式、服務形式及治理形式的流程再造。數字化賦能,加速招生數據融通與擴大知情覆蓋面,自覺積極地接受群眾監督,讓老百姓放心滿意。(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教育部高校教育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 胡小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