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寧夏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265所,教職工13萬人,在校學生165萬人,教育人口占全區總人口近四分之一。近年來,寧夏教育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創新開展學校國防教育,積極構建軍地協作、高效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理論技能結合、品牌活動引領的教育教學體系,專兼結合、部隊與學校共建的師資隊伍體系,推動新時代學校國防教育走深走實。2022年、2023年先后榮獲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軍事課目總評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績。
一、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基礎條件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指導各級各類學校成立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國防教育領導小組,將國防教育納入學校黨委(組)議事日程,每年至少研究2次學校國防教育工作,全面加強黨對學校國防教育的領導。二是加強軍地協作。強化與寧夏軍區、武警寧夏總隊及駐寧部隊聯系,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通過聯合發文部署、聯合指導教學、聯合創建品牌、聯合督查檢查、聯合總結表彰等措施,大力營造國防教育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三是加強基礎保障。推動全區高校全覆蓋掛牌成立武裝工作領導機構,開展基層武裝部正規化建設,設立軍事教研室,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專項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實現學校國防教育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四到位”。
二、堅持守正創新,提升學生軍訓質量。一是注重軍事訓練。嚴格落實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和《高中階段學校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要求,將軍事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課程考核成績計入學籍檔案。全覆蓋開展學生軍訓工作,嚴格執行高校21天、高中階段14天學生軍訓任務和規定學時學分,落實不少于4個學時的消防安全理論教學和技能實操訓練。二是注重隊伍建設。每年舉辦一期百人軍事理論課骨干教師專題培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方式,提高教師政策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按照“不培訓、不合格、不上崗”的要求,每年指導承訓部隊遴選培訓承訓教官,并核發承訓資格證,不斷提高科學組訓、依法治訓、按綱施訓的能力水平。三是注重層層選拔。建立學生軍事訓練營選拔機制,會同寧夏軍區、有關部隊,采取理論輔導、技能競賽、參觀見學等方式,在全區29所大中專院校遴選120名學生參加自治區學生軍事訓練營,通過4天封閉式訓練、技能比賽,選拔35名優秀學員圍繞95式自動步槍射擊、識圖用圖、電磁頻譜監測、戰場醫療救護和手榴彈投擲等科目進行14天集中強訓,再優中選優18名學生參加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2023年榮獲全國軍事課目總評團體第一名,作風養成團體優秀獎和單課目團體一等獎3個、二等獎2個,單科目個人一等獎6個、二等獎6個和三等獎10個的歷史最好成績。
三、打造品牌活動,促進國防素養提升。一是抓陣地建設。加強國防教育示范校建設,培育建成一批自治區少年軍校和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推動示范校建設國防教育長廊,創新開展國防教育活動,示范帶動全區學生國防教育工作。二是抓課堂教學。不斷完善國防教育內容體系,分階段扎實開展國防教育,注重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國防意識、高中階段培養國防精神、高等教育階段全面提高國防素養。創新方法和手段,促進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思想引導和行為訓練相結合,軍地攜手、同頻共振,不斷增強國防教育的實效性和覆蓋面。三是抓活動開展。深入開展百萬學生“全民國防教育月”、十萬學生進軍營、國防教育主題繪畫、書法、手工藝作品征集評選、“百場國防形勢報告”、“國防萬映”等品牌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學習軍事知識、體驗軍營生活、強化國防觀念、厚植愛國情懷,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增強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家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