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它既為學生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更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落實語文課程育人價值的過程中,用好統編語文教材至關重要。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對此深有感觸。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居于首位的就是“文化自信”。統編語文教材編選了大量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認真閱讀、仔細領會這些作品,批文以入情,析文而知理,解文而明志,能“以文化人”,很好地發展學生的文化自信。
各類文學、文化作品是語文教材的中心,但語文教材并不是簡單的作品匯編。同樣一篇文章,教材設定的重點、引導的方向,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統編語文教材的過程中,我不斷深化對教材的理解,調整自己的教學,去深化學生的文化理解、發展文化自信。
例如,以往我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往往注重其作為優秀說明文的一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上。而統編教材則在旁批和閱讀提示中充分開掘了這篇經典課文的思想意義和情感價值,為說明文的學習融入了豐富的主題教育元素和跨學科因素,為學生領會課文的思想意義和文化價值提供了充分的依托。
又如,在教學文言文時,雖然過去我也盡量避免將文言文教學窄化為文言教學,更力避機械、繁瑣的知識灌輸,但是并沒有找到很好的途徑來讓學生領會這些經過歷史淘汰淬煉的作品的文化意義。統編語文教材利用助學系統,系統而深入地呈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許多優秀價值觀,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誡子書》),忠愛國家、不慕利榮(《木蘭詩》),剛直不阿、不媚權貴(《周亞夫軍細柳》),天下為公、視人猶己(《〈禮記〉二則》),先憂后樂、胸懷天下(《岳陽樓記》),與民同樂、忘懷得失(《醉翁亭記》),等等。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文化概念,如“誠信”、“大同”、“本心”、“和諧”等,統編語文教材或列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或適當揭示其內涵,與優秀價值觀一起,為教師培養更有中國氣質、中國風度的新時代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明確的指向。
統編語文教材既有鮮明的革命文化導向,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色,也有著突出的當代文化氣息,將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明其所往融為一體。教材既關注數字化、網絡化的時代走向,低碳環保的國家政策,文化遺產的保護,也關注學生生活的點滴變化。這些內容往往用專題化的學習任務的方式呈現,便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在豐富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這個偉大的時代,把體驗新時代的文化與落實新的課程理念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蓖瑯?,一個人乃至一代人能夠“立”起來,也必須以充足的文化自信為支撐。用好統編語文教材,發展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大寫的中國人”,是我的志愿,也是全體語文教師的共同使命。在實踐使命的路上,我愿與同行們相攜、共勉?。ū本┦械诎酥袑W一級教師 陳京)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