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可謂是教育教學的“劇本”,促進學生成長的“精神食糧”。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近日,國家教材委對加強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和管理進行了專門部署。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作為高質量教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強國建設,就要持續建設一批校企聯合開發、產教融合特征明顯、體現協同育人、彰顯類型特色的現代優質教材。
一、充分認識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質教材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是有利于優化職業教育類型特征。職業教育教材是落實職業標準、專業標準、課程教學標準的重要載體,是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關鍵要素。職業教育教材沒“產業”則無用,缺“教育”則無價值。建設精準對接職業崗位需求的優質教材,才能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彰顯職業教育“德技并重、理實一體”教學特點。
二是有利于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教材承載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人才、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價值。對接產業,建設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優質教材,才能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是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職業教育教材是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建設產教融合優質教材,才能推動政行企校命運共同體建設,構建職業教育校企共治新生態,提升職業教育治理水平和辦學效能,有效發揮校企協同育人優勢。
二、準確把握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質教材建設的工作重點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落實好課程思政,融入優秀工業文化、企業文化、技能文明等內容,加強工作價值觀引導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和職業自信,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綜合素質。
二是充分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征。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根據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設計教學內容、開發教材及學習資源。堅持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基于行動邏輯,采用項目式、情境式、模塊化方式編寫教材,有力促進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
三是組建以校企為核心的多元教材編寫團隊,依托重點行業、頭部企業、“雙高計劃”建設學校、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等優質資源,組織專業帶頭人、學術大家、技能大師牽頭組建教材編寫團隊,吸納一線專業技術人員深度參與教材開發。據統計,“十四五”首批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7251種教材中,“崗課賽證”融通教材占比為33.49%。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職業教育類)專業類教材校企合編比例達85%以上,《機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藝》和《單片機應用技術》(C語言版)兩個特等獎教材均是校企合編的產物,充分顯示出產教融合開發教材的優勢。
四是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需求,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將崗位技能要求、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能證書標準有關內容有機融入教材。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等新形態教材,與紙質教材相配套,及時反映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標準等,實現“崗課賽證”綜合育人。
五是推進職業教育教材數字化轉型發展。適應人工智能發展和智慧教育需要,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重點建設一批形態多樣、直觀形象、可聽可視、可練可互動的數字教材,對接真實職業場景開發虛擬仿真實訓軟件系統和融媒體資源,實現交互、共享、自適應等功能,滿足個性化、情境化教學需要,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切實加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質教材建設的保障力度
一是完善教材建設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國家、地方、學校教材建設專項經費保障,將教材建設經費納入相關項目預算。引導教材出版單位加大對產教融合型教材的研發、使用培訓、跟蹤監測等方面的經費投入。鼓勵社會資金支持產教融合型教材建設。
二是建立行業企業參與教材開發的長效機制。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行指委、行業、出版機構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產教融合型企業的作用,共建共享行企專家庫,健全行企校合作開發教材機制。落實國家級、省級優秀教材配套獎勵制度,加大對產教融合優質教材的支持力度。
三是加強產教融合教材研究工作。發揮教材研究基地作用,在各類別基金項目中設置相關研究專題,注重產教融合教材建設理論研究、國際同類教材比較研究,強化教材開發方法、技術路徑和典型案例研究,形成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教材建設新局面,提高教材研究支撐和決策咨詢服務水平。
四是完善產教融合優質教材質量保障體系。堅持以人為本、能力為重、質量為要,健全產教融合優質教材評價機制,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制訂優質教材審核標準,突出教材校企雙元育人效果評價,將教材質量評價納入國家、省、學校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今后,要嚴格執行《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全面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分層規劃實施,把牢教材編寫關、審核關、選用關、監督關,全面落實教材“凡編必審”“凡用必審”“管建結合”等要求,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校企協同育人的優質教材,切實提高教材建設效率和整體效能,讓更多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質教材走進課堂,整體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出版機構應承擔好建設優質教材的主體責任,鼓勵行業牽頭或行業、企業、學校等共同開發,將建設重點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科學嚴謹、內容豐富、形態多樣、反映行業前沿技術,在“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范圍內建設2000種左右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質教材;到2025年,大幅提升優質教材的影響力和選用比例,有效發揮優質專業課程教材的示范輻射作用。(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 曾天山)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