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教材,國之大者。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基本依據和核心載體,是啟智增慧的精神食糧。教材編修質量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在新時代,提升中小學教材編修質量,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三對關系。
首先是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優質的教材,既要有利于教師“教”,解決好教師應當教什么、怎樣教等問題,發揮對“教”的指導意義,也要有利于學生“學”,解決好學生應當學什么、怎樣學等問題,發揮對“學”的促進價值。教材雖名為“教”材,卻不能主要著眼于為教師的“教”提供素材和思路。教材建設,需要更加重視如何為學生的高質量學習服務,重點思考“怎樣基于學生的理解(特別是學生的困難)開發最有用的教學材料”等問題。比如,如果教材只呈現概念,說明不深不透,學生就可能產生學習困難,形成錯誤概念或“迷思概念”(misconcepts)。迷思概念具有廣泛性、普遍性以及存在的頑固性等特點,導致經過多次反復教學,學生可能仍然故我、難以接受科學的概念或者僅僅產生一些淺表層面的概念轉變。因此,教材編寫時不能僅僅說明式、羅列式地呈現概念,更要在把握哪些內容學生容易形成迷思概念的基礎上編寫出駁斥型文本,幫助學生清晰準確地理解概念。如針對學生容易誤認為“葡萄糖是唯一的能量來源”的問題,教材可以明確提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進而說明“為什么”。
其次是正確處理知識呈現和素養培養的關系。教材作為某一學科領域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集中呈現,自然應當發揮“知識地圖”功用。但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文本,也是達成育人目標、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依托。而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與各種真實情境持續的社會性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和創生意義的過程中形成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新的教材樣式予以支撐。比如,教材要對學生如何與外在的復雜情境相遇以及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實現心智能力提升進行指導,包括考慮以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進行教材內容組織,為學生提供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學習方式方法,詳細介紹調查的步驟、調查的路徑、訪談提綱的制作、訪談的注意事項,等等。
最后是正確處理直接影響和隱性熏陶的關系。教材要闡明深刻的思想理論,用真理的力量引導學生,對學生成長發揮重要的直接影響作用。但也不能忽視教材對學生的隱性熏陶作用。比如,教材在對某個社會現象進行描述分析時,一般會選用真實的官方數據圖表予以呈現,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能增加學生對教材的信任度,而且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尊重事實、以事實為依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們還需要留意教材內容隱性方式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文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