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時指出: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教材數字化轉型在各種教育改革創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強國建設戰略需求、信息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應用普及,要求教材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教材數字化轉型是必然的趨勢。
一、教材數字化轉型是多維度的教育創新
教材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教材數字化轉型絕不是把傳統紙質教材轉變為數字化的提供形式,早些年把紙質教材掃描成電子版的方式不是數字化轉型,把教材簡單用幻燈片的方式呈現也不是數字化轉型。教材數字化轉型必須實現新形態教材的動態性、針對性、多元性和交互性。
動態性是指教材內容是不斷更新的,及時反映國家戰略和政策、及時反映國際科技前沿,內容是動態更新的,不再是固化的。
針對性是指教材內容針對不同地區有與之相對應的情景和案例,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學習者生活方式有不小的差異,情景和案例必須從學習者中來,是學習者有感受的,不再是遙不可及的。
多元性是指教材內容的呈現超越文字和圖片,有聲音、視頻、動畫各種融合的形式,教材形式服務于教學內容,采用最有效、最生動的多模態呈現方式,不再是單調、僵硬的。
交互性是指教材提供與學習者交互的能力,學習者既可以不斷追問和深究,也可以聯想和跨越不同學科,同時能夠自主式學習,學習不再是枯燥的。
二、教材數字化轉型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材的數字化轉型與數字教學資源、數字教學工具和數字教學平臺建設相輔相成、協同推進,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教材的數字化轉型結合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有利于創設新的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各種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在線平臺、在線工具和在線資源。比如,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結合數字化教材,創新教學組織方式、師生互動方式,搭建自主式學習平臺、真實性學習平臺、合作式學習平臺、跨學科學習平臺,構成教學質量保證的基礎。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了解、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檢驗、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斷調整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不斷調整教學方式,通過不斷迭代和優化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教材數字化轉型服務教師專業發展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A教育搞得越扎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后勁就越足。我國基礎教育師資隊伍水平近年來得到穩步提升。教材數字化轉型的同時,習慣于紙質教材施教的教師當然也必須同時轉型。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決定了教材數字化轉型的成敗和效率。
教材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對教材數字化轉型的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第一步是培養教師對數字化教材的適應力,接受、采納、利用數字化教材開展教學,從傳統的紙質教材中走出來;第二步是提升教師對數字化教材的勝任力,在接受、采納、利用數字化教材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發揮數字化教材的優勢,提升教學水平;第三步是提升教師對數字化教材的創造力,在發揮數字化教材優勢的基礎上,科學融入教師的教學特色,創造性豐富教材內容、情景案例和教學方式。
教材數字化轉型是對很多一線教師的挑戰,同時也是促進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機遇。(作者熊璋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教授,文章原載于《人民教育》2024年第2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