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的成立,是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實際行動,是新時期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標志著學生心理發展研究工作新平臺的建立,為關心、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打造了一個溫馨而有歸屬感的家園。
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的成立,既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學決策水平的內在需要,也是適應當前學生心理問題多樣化、復雜化新形勢的客觀要求。咨詢委員會目標明確,職責清晰,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方向。
我常年在高校工作,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干預有一些認識:以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健康工作為例,我校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學習、戀愛、家庭、就業以及人際關系等,加之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不足、各部門協同機制欠缺、教師專業水平良莠不齊等原因,無法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需求。對此,西北師大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心理健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堅持“全面發展、健康第一、專業建設、協同聯動”四大工作理念,注重點、線、面協同發力,統籌推進教育教學、預防干預、咨詢服務、實踐活動、平臺保障五個方面工作,不斷完善“宿舍——班級(課題組/導師組/實驗室)——學院——家庭——學?!t院”六級心理危機預警防控網格,形成心理健康工作新模式新路徑。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強化體系建設。在學校內建立健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關注和化解學生心理問題的協同機制,推動學校建立各部門參與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動機制,開設家庭教育與心理輔導專線,匯聚醫院、社會機構等心理服務力量。組建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學校心理中心專兼職教師、院系領導、導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骨干等組成的網格化工作隊伍,織密心理危機防控網。
二是發揮高校學科優勢,深化科教融合。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研究,精準“把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特點、現狀和成因,為政策制定和謀劃提供科學依據,研制提高學生心理免疫力的“特效藥”。將心理健康工作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五育并舉”培養體系,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課程體系,在強調課程的社會性和政治性的同時,重視學生個性心理發展,兼具育人、助人的功能。
三是重視科普宣傳,營造社會氛圍。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集“資訊查閱、科普宣傳、咨詢服務、危機處置”功能于一體的心理健康網絡平臺,推出網絡微課、微視頻等心理健康科普內容。在宣傳中聚焦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形成個性鮮明、內容豐富的特色,滿足學生多樣的科普需求。
四是規范工作機制,提升服務質量。定期開展學生心理普測,根據測試結果,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問題評估與輔導。探索建立“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治療、自助與他助”緊密結合的心理服務模式。打造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兼職咨詢師、醫生組成的專業化工作隊伍,切實發揮心理服務效能。(西北師范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王占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