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之于黨和國家而言,最值得愛護、最值得期待。學校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青年學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美育與其他“四育”緊密聯系、互相促進。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在引領青年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發揮著“浸潤”的作用,浸潤在德育中形成了“心靈之美”、浸潤在智育中形成了“科學之美”、浸潤在體育中形成了“運動之美”、浸潤在勞育中形成了“勞動之美”,對于引領青年全面發展,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至關重要。
近期,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對學校美育浸潤工作系統設計、統籌推進。文件突出“浸潤”兩個字,鮮明提出以“浸潤”作為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近年來,天津大學堅持以美化人,強化美育實踐,營造育人環境,以浸潤式美育教育引領青年,潛移默化彰顯育人實效。
堅持以美化人,打造美育高地。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美育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天津大學實施文化藝術精品創作計劃,以文學文藝作品觸動靈魂、沁潤心靈。一是融合思政教育,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舉辦“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交響合唱音樂會,用原創音樂開展特色音樂黨史教育。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舉辦由中宣部、教育部指導的“放飛夢想——天津大學青春歌會”,讓學生浸染在“共和國的紅色”海洋中。創作《我悄悄地告訴祖國》《飄揚吧黨旗》《歲月》等一批主旋律作品,讓優秀的藝術作品浸潤學生心靈。二是培育大學精神。創作《大學》《第一交響曲》交響合唱作品,組織“興學之路”——天津大學紀念中國高等教育120周年原創交響合唱音樂會,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對中國教育人120年來在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道路上所作貢獻最深切的贊頌。三是講好天大故事,大型原創話劇《侯德榜》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的先驅人與奠基者侯德榜先生的事跡和精神,《醒世驚雷》展示了一代熱血青年張太雷艱難求索、不屈斗爭的革命歷程,《徐中》《爭一口氣》等系列“天大先生”大師精神傳承劇目,集中體現了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這些話劇以學生演老師、學弟演學長的方式觸動靈魂、沁潤心靈。
堅持體驗教育,引導學生參與美育實踐。文件提出,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態化學校藝術展演機制,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天津大學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突出實踐性,與第一課堂聯動推進美育教育。一是創造性的開設了30余門藝術實踐課。實踐課程門類齊全,《聲樂演唱》《民族樂管弦器演奏》《舞蹈基礎訓練》《戲劇表演基礎訓練》等實踐課程廣受學生歡迎,每年參加藝術實踐類選修課的學生近1000人,開課學時超過5000課時。這些課不固定時間,不講理論,學生參加一定量的藝術實踐即可以拿到學分。二是搭建日常實踐平臺,建好“北洋藝術團”。形成“6+2+2+1”模式,即“六個團隊”(合唱團、交響樂團、民樂團、軍樂團、舞蹈團、話劇團)、“兩個協會”(藝術愛好者協會、傳統藝術協會)、“兩個工作室”(電影工作室、楊柳青年畫工作室)、“一個中心”(演出中心),現有團員1800余人。近年來,北洋藝術團累計獲得國際獎項60項、國家級獎項89項、天津市級獎項135項,成為天津大學的一張“金牌名片”。北洋交響樂團、北洋民樂團曾連續六屆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獲器樂組金獎。三是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文化藝術展演機制,每年舉辦“海棠季”“紅葉季”,廣泛開展班班唱、班班誦等活動,搭建藝術表演、原創作品、美育工坊、文化活動等豐富多元的展演展示平臺,讓同學們各展所能、盡展其才。
堅持面向人人,營造美育育人環境。文件提出,營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把美育融入校園生活全方位。天津大學推進校內建品牌、校外引資源,著力營造時時、處處、人人的美育育人環境。一是打造“周末音樂會”“校園文化藝術節”“合唱節”等品牌特色藝術活動模式?!爸苣┮魳窌弊?997年開始,每年開展近百場,累計60余萬人次受益,讓廣大學生每周末“足不出?!本湍苄蕾p高雅的藝術演出。整合圖書館、校史博物館、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工筆重彩研究所等,形成閱覽體驗、文化交流、藏品研究、展覽策劃、文創產品開發等“審美教育大課堂”。二是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邀請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中央芭蕾舞團、北方昆曲劇院、甘肅歌舞劇院等30余個團隊走進天津大學,學校三萬余名師生充分感受高雅藝術的魅力。與北方演藝集團推出天津大學聯名版文惠卡,累計為師生提供各類演出票四千余張。與天津大劇院、天津濱湖劇院等多所院團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實施“綻放青春 筑夢舞臺—青年藝術家培養計劃”,共同實現城市文化和學校美育大繁榮,學生有機會“走出去”登上大舞臺參與重大演出。三是推動“傳統文化進支部”,建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天津大學楊柳青年畫傳承基地”,開設十余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年畫工作坊、古琴社等傳統文化社團,聘請15位非遺傳承人擔任基地顧問,舉辦“傳統文化進團支部”活動,讓同學們在民族藝術的享受中領略中華文化魅力,培養深切的民族情感。2023年,學校申報的《“以美化人、面向人人”的文化育人體系建設》獲教育部思政精品項目立項。
下一步,學校將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整合美育資源,搭建美育平臺,強化實踐體驗,不斷探索創新深化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有效途徑,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美育,引導學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天津大學團委)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