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一年來,北京按照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部署和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的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挑重擔、開拓進取,重實踐、抓落實,不斷提升教育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第一,聚焦形成合奏,有組織地構建全學段全鏈條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注重“基點”和“龍頭”之間的相互促進、有機聯系、協同配合。一年多來,北京以“大減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載體”為總體思路,著眼大中小聯合實現人才連續培養、貫通培養,為打造具有首都特點的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立體支撐。一是辯證把握入園、入學人數變化的遠近態勢,積極探索開展托幼一體化實踐。二是以升級建設北京青少年創新學院為切入點,不斷完善北京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已建立首批市級培養基地18個。三是以中考中招改革撬動高中育人模式變革,扎實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四是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持續加強“雙一流”、集成電路等高精尖中心建設支持力度,創新推出“大線出題、小線答題、產研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第二,聚焦教育開放,為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出應有貢獻。一是持續深化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環京重點地區布局北京市屬高校校區達成初步意向,在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河北固安校區建設京冀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園區邁出關鍵一步。二是創新推出了“留學北京”四大板塊10項措施,有針對性地滿足留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三是高位打造北京職業教育國際化品牌,成立“絲路工匠”職業院校國際合作聯盟,59所中外職業院校加入。
第三,聚焦重要突破口,以新賽道新優勢服務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更加注重用適應新時代首都發展的終端需求拉動有組織的優質高效教育供給。一是以會診制深入推進市屬高校分類發展,建設數字經濟、智能建筑等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平臺,實質性支撐學校發展新優勢。二是統籌建設教育公共服務、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公共資源“三大平臺”,上聯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下接區校資源平臺,有效支撐了入學、招生、考試、評價等系列教育綜合改革。三是建成“1+6+N”的教育大數據體系,5.7億條教育數據面向各區、學校開放共享,遴選出首批41所智慧校園示范校,數據要素潛能得到進一步激活。
下一步,北京將不斷打造好教育、科技、人才統籌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升級版,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更多生動實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首都教育篇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