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教育廳
陜西聚焦教育強國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引導高校人才培養強質量、戰略支撐強優勢、服務地方強作為,持續提升高校貢獻度。
一是在人才培養上強化“質量導向”。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將支撐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學科專業建設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學科專業引導發展名單和“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反饋機制,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與行業產業發展的契合度。2023年,增列戰略急需學科10個、專業63個,主動撤銷專業65個。抓實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建立部省聯動機制,優化評估指標體系,自主增列服務地方發展、促進文化傳承等7個審核要點和1個“特色發展”評價要點,創建“方案審查—中期檢查—整改回訪—成效考核”四環節整改檢查模式,引導高校樹牢育人本位、堅持學生中心、分類特色發展。
二是在服務國家戰略上強化“區域定位”。充分發揮陜西區位優勢,研究制定七大方面24項教育開放評價指標體系,明確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培養、科研合作、交流互訪等作為重要評價內容,引導高校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牽頭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等系列合作交流平臺,強化國際教育共同體建設。在海外設立3個“魯班工坊”、7個“秦嶺工坊”,鐵路、裝備制造等26個專業和293個課程標準被坦桑尼亞、烏茲別克斯坦、老撾等14個國家采用。2023年,積極推動中國—中亞峰會涉教育成果落實,沿線國家34所高校、2個機構加入“三聯盟”,成功舉辦第7屆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和第3屆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促成合作項目28項。
三是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上強化“實績貢獻”。制定高??萍汲晒D化、推進省屬企業與高校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等實施意見,構建了高??萍汲晒D化績效評估體系,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與教育資源配置掛鉤,將實績貢獻評價落實到校、到人,充分釋放高校創新創業活力。2023年,全省高校簽訂技術合同1.8萬項、金額114.89億元,金額較上年增長65.86%。
下一步,陜西將積極推進部省戰略合作協議落實,以更大力度縱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構建立德樹人工作體系,切實推動學生價值觀“實心化”建設。二是實施高校學術貢獻度評價,構建以質量和貢獻為核心、分層分類實施的多維評價模式,“一校一策”支持高校改革創新。三是聚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研攻關和服務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重要文教中心和人才高地,努力在西部地區發揮示范作用。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