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廣西教育戰線立足區位優勢,通過部區共建、區域聯動,著力構建產教集聚融合示范區,打造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開放合作特色品牌。
一、高位推進練好內功,不斷夯實職業教育開放合作基礎。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重要內容,把面向東盟開放合作擺在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位置。一是高位謀劃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與教育部先后簽署推進廣西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和補充協議,聯合印發《推動產教集聚融合 打造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實施方案》,成立由自治區主席為組長的廣西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領導小組,高位推動、協同落實職業教育發展各項工作。二是系統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成少數民族地區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并建成一批“雙高”“雙優”學校和專業群。三是聚力提升產教協同服務發展能力。以服務產業鏈為邏輯起點,投入37.5億元建成575個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形成對廣西“765”現代產業體系全覆蓋的職業教育專業布局。
二、面向東盟向海圖強,務實開展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發揮比鄰東盟區位優勢,深化與東盟的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一是搭建溝通對話平臺。舉辦7屆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搭建中國—東盟邊境職業教育聯盟等一批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與東南亞教育部部長組織共建中國(廣西)—東南亞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中心。二是拓展海外服務效能。支持20多所職業院校協同行業企業走進東盟國家,服務機械制造等行業企業在海外辦學,成立28個海外培訓基地。三是共建共享教育資源。與東盟國家院校共同制定專業標準42個、課程標準207個、崗位標準21個、技術標準99個。四是打造“留學中國·學在廣西”品牌。10年來東盟國家在廣西12所高職院校留學的在校生年均超過1000人。
三、內外兼修積厚成勢,積極發展適度超前的職業教育。廣西將合力聚勢、乘勢而上,努力打造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一是持續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通過整合資源,建設10個市域產教聯合體、15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二是持續推動創新聯合辦學機制。整合本科高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龍頭企業優質資源,建設10個中國—東盟技術創新學院和10個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探索專、本、研銜接培養模式,構建中外學位聯授的國際化高層次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三是持續推動數字賦能職業教育。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升級建設中國—東盟職業教育云平臺,開展跨國(境)遠程教學等服務。探索建立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等機制,全面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