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壺、工作服、筆記本……大清早,一身農民打扮的傅廷棟院士又下田了,他今年已83歲高齡,要是趕上下雨,沾滿泥的膠鞋好幾斤重?!艾F在年紀大了,一天只下田四五個小時,以前都是8個小時?!备低澮豢趶V東口音,笑呵呵地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是世界油菜研究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他育成優質雜交油菜品種15個,累計推廣“雜優+雙低”油菜近1億畝,為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金燦燦的油菜花不僅美如畫,更成為“致富花”。農民們不會忘記,1999年,傅廷棟帶領團隊一頭扎進油菜田,手把手地帶領大家種植低芥酸、低硫苷的雜交油菜。
“原來的油菜品種高芥酸、高硫苷,菜籽油質量差?,F在,‘雙低’菜籽油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產量高、收益好,品質接近橄欖油?!备低澱f??萍嫉牧α孔屴r民們心服口服,原來的油菜畝產90多公斤,現在突破200公斤!21年來,和政縣油菜種植面積從2.5萬畝擴大到16萬畝,品種全部實現優質化。
60多年來,傅廷棟始終堅持一個理念:“農業應用研究就得圍著農民打轉!”在西北,傅廷棟發現小麥一年種一季有余、種兩季不足,7月麥收后地就荒著,容易水土流失,同時,冬天牲畜的飼料也十分緊缺。
能不能種植一種飼料油菜?傅廷棟著手實驗。1999年,“華協1號”試種成功,生長期僅70天左右,畝產飼料3—4噸,能供應生產3—4頭羊羔的青飼料。從那以后,西北、東北麥收后至嚴冬來臨前2—3個月的秋閑耕地種油菜,蔚然成風。
傅廷棟還把油菜種到了鹽堿地上。他篩選出的“飼油2號”等耐鹽堿油菜品種,在新疆石河子市的鹽堿荒地上畝產青飼料4—5噸,在浙江蒼南縣的填?;牡厣先阅苷IL。目前,麥后復種飼料(綠肥)油菜試驗已被農業農村部列為主推技術,為精準扶貧作出貢獻。
眼看中國油菜種植面積從不到3000萬畝增長到1億畝,畝產提高了3倍,總產提高了10倍,達到1400萬噸,傅廷棟心中無比自豪。有人勸他歇歇,他總是笑著說:“我能夠為農民做些事情,比什么都高興!”(本報記者 張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