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已經開花坐果了,花期的抹芽、病蟲害防治都要重視!”3月初,四川省屏山縣,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呂秀蘭正帶領團隊培訓農民。
成都、雅安、阿壩……從北京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歸來,呂秀蘭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個水果生產基地,經常從早忙到晚。
“呂教授選育的新品種李子,果大、離核、脆嫩!我家種了11畝,一年收入能有30多萬元,早就脫貧致富了!”茂縣鳳儀鎮水西村村民梁習全高興地說。如今,羌脆李已成為茂縣8萬果農脫貧的主導產業。
“沒有呂教授,今天日子就沒得這么安逸!”四川廣安市前鋒區虎城鎮茶花村的葡萄種植大戶李春霞,去年葡萄園畝產達到了3000余斤,120畝純利潤約200萬元??删驮趲啄昵?,她和村里的葡萄種植戶幾乎顆粒無收。
當時,村民缺乏種植技術,“夏黑”葡萄栽植密度上限為一畝150株,有村民卻種了600多株,操作不當會導致通風透光差、授粉不良等問題。呂秀蘭索性在村里駐扎下來,帶領團隊手把手指導果農,再讓“大戶”帶“小戶”,實現技術推廣全覆蓋。
“不為錢來,不為利往,農民才能信你,才能聽你?!泵看蔚交鶎油茝V科研成果,送品種、送技術,呂秀蘭不僅不收費,還給農民送去肥料等農資。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才叫真本事?!边@些年,呂秀蘭和團隊在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等地建立了葡萄、李、甜櫻桃科技示范基地40余個,累計推廣果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超過70萬畝,累計增收達40億元以上,每年帶動5000人脫貧。
“既然我搞的是果樹研究,就一定要拿出一點成果。讓農民都富裕了,研究才算有價值?!眳涡闾m說,自己的愿望就是用知識富裕農民的口袋,讓農民甜蜜蜜地生活。(本報記者 吳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