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祖祖輩輩,終于出了第一個大學生!”2020年盛夏,貴州省臺江縣施洞鎮平兆村,潘吉金80多歲的奶奶緊緊握住陳立群校長的手。這一年,臺江縣民族中學1047名考生中有829人達本科線,上線率達到79%。而4年前,這個數字僅有10%。
2016年,年屆六旬的陳立群從浙江杭州學軍中學校長崗位退休后,來到貴州大山深處的臺江縣民族中學支教。眼前的景象讓他驚訝:有的老師沒有教案,上課松松垮垮;幾十個學生住一間宿舍,衛生間氣味刺鼻;開家長會,有的班來的家長還不如老師多……當時,學校3000多名學生中,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就有1200多人。教育水平有限,全縣中考前100名的學生,留在本地讀高中的只有十來個。
“扶貧先扶志。最重要的是把師生的精氣神提升起來?!标惲⑷涸趯W校推行了10余項制度,還設立了“勵志節”。每年,高三師生都要以班級為單位栽下“志向樹”,寄托美好理想。
“支教的時間總是有限的,關鍵在于增強貧困地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睘榱俗尞數匕傩罩匾暯逃?,他組織老師們在高考后走村串寨、一家一戶“送喜報”。
支教期間,陳立群不拿一分錢工資獎金,還多次因為勞累過度到醫院治療……臨別時,孩子們的眼淚打濕了陳立群的心,“陳爸爸,不要走!”“以后,即使我老得需要拄拐杖,我也會再來!孩子們放心吧!”他動情地說。如今,作為臺江縣民族中學終身名譽校長,陳立群每月仍往返臺江與杭州之間,還經常前往甘肅舟曲、山西呂梁等地做調研、做報告。
“我在農村出生,明白機會的重要性。對這些孩子來說,給他們一個機會,就可能改變人生,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陳立群說。(本報記者 吳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