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門專業課與黨史學習教育相融合的示范課正式發布,百位青年師生在云端開啟的黨史學習教育“空中課堂”聚力上線,上海市大中小學校內外紅色育人電子版圖向全市學校推薦使用,于漪、汪品先、聞玉梅、張文宏、陳爾真等楷模扎根在黨史育人的講臺……
作為黨的誕生地,上海唱響了黨史學習教育強音,讓青春的心跳與愛黨愛國的情懷同頻共振。正如上海市委副書記于紹良所說,上海正充分運用豐富的紅色資源,緊密結合火熱的改革發展實踐,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黨史學習教育更多樣、更生動,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厚植紅色基因,讓課堂“紅”起來
依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上海將百年黨史融入課堂教學主渠道,引導學子主動解鎖“精神密碼”。去年以來,上海面向不同學段學生推出一批“抗疫思政課”,讓青少年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忌鷪罂坚t學類相關專業人數較2019年上漲超過20%,青年的選擇也為申城校園思政課堂、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注腳。
近年來,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課程思政理念。聚焦黨史學習教育,上海讓課堂成為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黨史育人陣地。
在思政課核心課程上,上海不斷完善黨史學習教育內容體系,梳理明確每一門思政必修課與黨史學習教育的結合點、落腳點、知識點,探索形成思政必修課黨史學習教育指南?!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實現本科院校全覆蓋。
“早上起床,上海老百姓推開門窗,看到了一排排睡在馬路邊的解放軍戰士?!薄吧虾=夥艜r,城市完整地留給了人民,連自來水和交通都沒受到影響?!比A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思政課教師蘇百泉給高一學生講授“從上海解放看黨的人民性”一課,通過史料分析、角色扮演和完成學習成果單等方式,在思辨與體驗中堅定了中學生們對堅持黨的領導的政治認同。
而同樣講“黨的人民性”,上海交通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周凱則通過對“人民城市”的理論意蘊和時代內涵的層層剖析,讓大學生們更加走深一步、學深一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黨的創新理論,解決青年人應“怎么看”和“怎么辦”的關鍵問題。
聚焦各門課同向同行,上海也做了積極探索,啟動研制首批57個專業門類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有機融入不同學科課程教學內容。同時,上海積極推動挖掘中小學各門課中的黨史元素,探索開設黨史學習教育的“導讀”“導學”和主題活動課,讓黨史學習教育融得進、看得見、落得實、學得好。
92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于漪也投身黨史學習教育的課程指導中,因為她深信,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學科專業教學之中,這是提高課程質量來塑造學生心靈、塑造教師德才素質非常好的途徑。
在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教師張錚的語文課堂上,結合統編教材相關單元教學,選擇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進行“快樂讀書吧”的課外拓展閱讀。通過導讀激趣、閱讀推進、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等引導學生走進紅色歷史??吹綄W生們寫給李白烈士的一封封稚嫩卻深情的書信,她感嘆,母語是最好的文化載體,閱讀是最好的精神傳遞,好的語文課可以讓精神的“電波”永不消逝。
地理課又是怎樣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實現立德樹人呢?在建青實驗學校地理教師張瑞娟的課堂上,針對《上海市鄉土地理》中紅色旅游的內容,她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組織七年級學生繪制《“紅色印記”專題圖》。當學生們把紅色印記圖疊加上氣溫、降水、河湖等一系列圖層之后,當他們沿著印記實地走進戰役遺址、名人故居、紀念館時,那些歷史故事也變得更有“溫度”了。
構建大思政格局,讓資源“聚”起來
92歲的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上海警備區原副政委阮武昌,在今年“給‘00后’講講共產黨暨百名‘五老’講黨史”主題活動啟動儀式上,堅持在寒冬的大風中不穿大衣、只穿軍裝,堅持不坐沙發、站著宣講。他說:“給未來的一代講,就要站著講!”深情講述的抗日故事、以身示范的鐵軍精神,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堂鮮活生動的黨課。
像阮武昌這樣的老戰士、老干部、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不僅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最感人、最鮮活的教材,也是上海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報告員、宣傳員,把最新形勢政策、最深家國情懷帶進課堂一線。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表示,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要用活紅色資源、講活歷史故事,讓師生在現場學習中切身感受百年艱辛歷程、巨大變化、輝煌成就,在感動感悟中傳承紅色基因。
當前,上海正積極構建大思政格局,與現實結合、將資源匯聚,用好“最鮮活教材”,合力共筑社會的大課堂。深度挖掘校內紅色育人資源,充分利用校外紅色場館基地,上海匯聚了百余個校園紅色足跡、近百個校園紅色建筑。同時,上海聯動329個市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57處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繪制起百萬青少年校內外實踐育人的紅色版圖,讓每個紅色“地標”都是生動課堂。
在華東師大二附中,從“晨暉”黨章學習社團到“晨暉”學院,15年來,他們的隊伍已經超過550人,其中百余人光榮入黨。在上海的高中,像“晨暉”這樣的理論社團、共產主義學校遠不止這一家。學生孫恬然說:“這些幫助我們樹立遠大理想的‘特殊課堂’,讓我們心中有光、腳下有力,堅定去追尋復興夢想?!?/p>
最好的學就是講。積極推動“大思政課”建設,上海已形成“書記講、老師講、學生講、人人講”的良好氛圍。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學生張笑慈、山霽月、何其潤是活躍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紅領巾講解員。為了讓小伙伴們更好地理解講解內容,他們把成人版講解詞改編成通俗易懂的兒童版講解稿,像講故事一樣進行講解,講故事的方式也從普通話版增加到了滬語、英語、快板和連環畫等多種形式。孩子們說:“在講解中我們增長著見識、鍛煉著能力,更把從革命先輩身上汲取的精神與力量融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動中?!?/p>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也是上海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在大思政的課堂上,他將抗疫精神作為對青少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寶貴資源:“來自一線的抗疫故事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感染力。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把我在抗疫前線最真切的感受告訴學生們。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我們大思政的隊伍中來,共同為青年學子上好這堂人生大課?!?/p>
一大批高校教師、專家、學者不僅在學校對師生講,也在黨政機關、企業、社區進行黨史宣講。在“上海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專家宣講團”成員中,超過70%來自上海高校。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的黨史主題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廣泛傳揚。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的話說,高校是先進思想和創新理論的策源地,應當引領社會,我們有責任發揮學科特長、勇擔社會責任,把黨的創新理論的魅力從校園傳播向全社會。
100名黨史學習教育講師扎根講臺,100個學生講師團正在培育,將黨史學習教育納入全體教師職前、職初、職后階段的師訓課程體系。與學生日常思政相結合、與教師思政相結合,善用“大思政課”,讓上海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呈現出日益蓬勃的生機。
創新育人形式,讓學習“活”起來
上海市大同中學的歷史教師顧博凱怎么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網紅老師”,走在路上常常會被學生們認出來:“看,那是講紅色故事的顧老師!”
“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系列網絡視頻課程已經推出兩季,用身邊場景、學生喜愛的方式,將黨史故事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不僅學生愛看,更從校內火到校外,并入選首批上海市中小幼“中國系列”課程。
為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真正入耳入腦入心,上海積極創新育人形式,綜合運用青少年樂于接受的動漫等載體形式,打造有營養、有滋味、有風景、有活力的“思政課堂”。
就在最近,一群高中生“跨越時空”、隔空相會,共同見證了創新如何點亮紅色課堂。在盧灣高級中學的5G全息智慧教室里,上海和遵義兩座“紅色之城”里的高中生們,跨越千山萬水,在5G技術、全息技術的雙重加持下,同上一節黨史學習教育課。中共一大會址、遵義會址呈現出3D立體的場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講解員以酷炫的方式“空降”課堂,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近了、創新的思維活了,學深悟透的效果也更顯著了。
同時,上海創新打造的“校史課堂”“實景課堂”“主播課堂”“數字課堂”,讓“校史”“場館”“英?!背蔀檠堇[黨史學習教育的“教材”“教室”和“教師”。
上海交通大學融合交響樂、合唱、朗誦、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藝術思政大課《長征組歌》唱響家國情懷,同濟大學在紅色地標直播講黨史抒發著“聽Ta說·時代聲音”,上海師范大學原創校園歌舞劇《2020好兒女》將黨史學習教育、思政教育與美育有機融合。
目前,上海正以更大的戰略格局、更大的學科合力、更大的資源聚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讓信仰的力量激蕩成共鳴、匯聚成洪流,成為新時代磅礴的力量!(本報記者 仲立新 計琳 任朝霞 通訊員 徐倩)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