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2024〕第4期
上海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為先導,以調整招生結構、改革培養模式為重點,以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為關鍵,不斷優化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強化人才精準供給,一體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努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為先導,促進辦學匹配前沿領域和產業需求。把“面向前沿領域和產業發展需求”優化調整學科專業布局作為先導任務,出臺學科專業布局調整方案,“一校一案”抓落實。一是抓更新升級。密切跟蹤全球研究前沿和新興產業、基礎研究進展,遵循學科生長邏輯和顛覆性科技創新演進邏輯,依托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前瞻布局一批未來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采取壓減或轉移與其發展定位不符的學科專業、切割部分傳統學科專業轉移至同城其他高校、跨校建立學科共建等方式,引導高校學科專業“騰籠換鳥”。二是抓動態調整。聚焦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能源交通、公共衛生與醫藥等產業,爭取新增一批緊缺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推動市屬高校大力發展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壓縮淘汰一批社會需求趨勢減弱、不適應行業產業發展所需的專業點和學位點。三是抓監測預警??绮块T搭建產業人才供需對接平臺,定期發布區域產業急需學科專業清單,引導高校更好對接需求、自主調整學科專業領域(方向)。建立學位點和專業點(方向)監測預警與退出機制,對招生規模偏大、社會需求下降、培養質量下滑的學位點和專業點(方向),分類采取調整招生規模、暫停招生等措施。四是抓激勵引導。設立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引導專項,以增量撬動存量,市級統籌預算內財政教育經費,對主動落實學科專業布局、優化調整效果好、與前沿領域和產業發展需求緊密、多元籌資辦學成效顯著的高校給予投入支持,引導高校學科專業不斷調整優化。
以調整招生結構、改革培養模式為重點,強化人才精準供給。圍繞招生結構調控、重點領域人才培養、產教協同育人平臺建設等出臺改革方案,不斷強化人才精準供給。一是調整招生結構。統籌招生層次類型和結構,適應未來三年學齡人口增長態勢,進一步擴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規模,穩定高職(??疲┱猩幠?。調整研究生培養結構,重點擴大基礎學科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優化研究生培養類型,重點擴大工程碩博士招生規模。提高理工農醫類招生占比,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引導相關學科專業加大招生計劃投放力度,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占比。綜合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高校辦學條件、考生報考錄取情況和畢業就業去向落實情況等因素,調控有關學科專業招生。二是改革培養模式。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試點,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科學選拔、貫通培養試點,啟動數學拔尖人才貫通培養改革,依托優質高中少年班、高水平大學英才班,探索初高中貫通、本博貫通。分類搭建人才培養創新平臺,支持高校依托特色優勢和學科專業分類建設集成電路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現代產業學院、智慧農業學院等專業特色學院,開設微專業微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跨學科課程資源,完成課程學習并達到考核要求的可獲微專業證書。探索重點產業領域人才“住企聯合培養”,聚焦集成電路產業領域急需人才,以產教深度融合為基礎,由企業出題、企業和高校共同答題,著力推動學生特別是研究生培養由“住?!钡健白∑蟆?,構建“校企聯合、工學一體”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新模式。
以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為關鍵,支撐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圍繞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鏈條,制定高?;A研究高地、有組織科技攻關和大學科技園改革方案,著力疏通科技創新的環節和鏈條。一是深化基礎研究。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布局復旦大學相輝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思源研究院等2個高?;A研究新型平臺,聚焦基礎學科,面向全球引進集聚一批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為主體的科研團隊,圍繞高價值、高風險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長周期研究,引導探索“人類未達之境”。二是強化科技攻關。主動適應科研范式變革,推動復旦大學牽頭啟動建設上??茖W智能研究院新型研發平臺,組織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科學智能攻關聯合體,著力構建開放的科學生態體系。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平臺,依托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布局關鍵核心技術國家集成攻關大平臺,協同攻關產業鏈卡點堵點,依托在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深度參與國家實驗室科研任務攻關,聚焦戰略急需科技攻關領域深化布局,新增一批高校國家級重大科技平臺。產學研協同提升攻關效能,推廣以龍頭企業為主導、集聚高校優勢科研力量、以重大項目聯合支持形式開展重大技術協同攻關的有效模式,推行“企業出題、校企同答、企業閱卷”的產學研深度協同模式,推動高校聚焦企業科技創新重大需求形成項目選題和技術攻關方向,組織開展跨學科、實質性科技協同攻關。三是優化成果轉化。圍繞暢通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完善校內技術轉移體系。建強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流程,建立項目早期跟蹤挖掘機制,提前跟蹤具有轉化前景的科研項目,及時服務后續轉化。出臺大學科技園改革發展行動方案,啟動大學科技園改革試點,發揮其作為產教融合的橋梁和匯聚成果轉化要素的載體等功能。圍繞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落實轉化激勵政策。推動高校積極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賦權改革試點,試點職務科技成果歸完成人(團隊)所有、單位參與收益分配的全部所有權賦權改革。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人員的激勵政策,激發成果轉化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