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9月6日,在第38個教師節到來前夕,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鐘秉林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分享了他的切身感受: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教師隊伍建設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道路上邁上了新臺階,有力支撐起了新時代教育更高質量的發展。
根據教育部數據,我國專任教師總數從2012年的1462.9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844.4萬人,增幅達26%。各級各類教師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這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成為支撐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的“大國良師”。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面向未來,要寫好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這篇新文章,其中一個章節,就是“強師篇”——實施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開展名師名校長培養工作,打造好職業教育“雙型師”隊伍,強化高校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教師數字化學習。
任友群透露,今年將開展4年一次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今年增加了獎勵名額,增幅達到47%,對整個教育戰線起到了極大的激勵和鼓舞作用;優化了獎項設置,單列研究生教學成果獎,回應了全社會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重要關切;還傾斜支持一線教師,激勵廣大教師產生更多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成果。
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幫助名師名校長實現專業再發展,成為教育家型卓越教師校長,帶動更大范圍內的教師校長共同成長。新周期的計劃,一方面要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為名師名校長建立線上工作室;另一方面要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設立幫扶實踐點,使名師名校長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過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厚植教育情懷;同時,要在“雙名計劃”的示范引領下,帶動省市縣各級協同聯動,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層級發展、晉升有序的名師名校長培養體系。
在中小學,還要完善崗位設置管理。任友群說,各地結合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和教師隊伍建設要求,要適當優化調整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拓寬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教育部也支持鄉村中小學設置“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教師中高級崗位,不占各地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緩解鄉村中小學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
在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任友群特別提出,要推動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的數量,將博士后人員作為補充師資的重要來源;深化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推動高校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實施分類評價,充分激發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要“強師”,也要有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目前,我們建立了以215所師范院校為主體、510所非師范院校共同參與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實現了由原來的“中師、???、本科”三級教師教育向“???、本科、研究生”三級教師教育躍升?;A教育教師培養培訓成效顯著,職業教育“雙師型”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高校教師發展體系不斷加強。
鐘秉林表示,教育事業面臨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等新的機遇與挑戰,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目標,需要持續不斷地加強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皩Υ?,我們充滿期待?!彼f。(科技日報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張蓋倫)